兩廣總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兩廣總督,始設於明朝時期,總管兩廣(即後世廣東,包括今海南省,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至清朝成為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清朝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
背景
景泰三年即公元1452年,離現在560餘年。為了兩廣地區的和平穩定,兩個省應該共享資源,用廣東的糧餉支援廣西,用廣西的兵力支援廣東。可是兩省軍官都沒有這麼高的覺悟,不但不協力抗敵,還互相給對方搞破壞,眼看着兩廣亂局就要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朝廷見狀,任命大臣王翱擔任「總督兩廣軍務」一職,對兩省軍力與財力進行調配,將廣東和廣西重新拉回到正常局面。
建立
王翱[1]是明朝第一任兩廣總督,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任兩廣總督。在此之前,「總督」這個官職是不存在的。
但是王翱並沒有在兩廣總督職位上干多久。景泰四年(1453年)三月,他被調回北京,朝廷改派另一個大臣馬昂接替他當總督。馬昂也沒有干多久,幾年後,朝廷宣布撤銷了全國所有的總督和巡撫,兩廣總督從此空缺,又回到兩省軍政各自獨立、無人統管的狀態。
到了成化五年(1469年)有大臣上奏道,兩廣缺乏統一領導。為了兩廣地區更好地發展,希望朝廷能在兩廣交界的梧州府常設一個總督衙門,派一名大臣擔任總督,統領兩廣事務。
奏章遞上,朝廷從善如流,在這一年的十一月重新起用原兩廣提督韓雍,讓他在梧州開衙建府,成為正式的兩廣總督(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兩廣總督府)。從這一年到明朝滅亡,兩廣總督(或者名稱不同但職權相同的提督)就成了常設職位,再也沒有空缺過。
歷史
明朝統治兩百多年,兩廣總督存續一百多年,期間換了七十三任,共有七十一人到兩廣當總督[2],每個人的職權和管轄範圍都有可能跟前任不同。在明朝皇帝心目中,總督始終都是不得已而設置的職位,絕對不能讓任何人在這一職位上產生穩定的預期,絕對不能讓任何一任總督做到大權獨攬,與中央抗衡。所以呢,總督要經常更換,總督的職權和轄區也要經常變化。
在明朝中後期,兩廣總督的任期都很短,名義上三年為一任,但很少有人能做滿任期,平均二十八個月就會被調離。能連續做兩任以上的就更少了,明朝先後派了七十一個兩廣總督,只有一個名叫戴耀的總督做滿了十年。
戴耀在任時曾主持重興碼頭,主力改陸運為水運,以加速運輸,降低運費。在民生方面,他撫恤邊民,開倉濟貧,改革以往苛捐雜稅,減輕百姓負擔,一時當地百姓生活得以改善,士農工商各勤一業,於是地方日漸繁榮,政績斐然,頗受朝廷讚賞。
視頻
兩廣總督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明代五朝廉吏王翱,南粵清風網,2005-01-21
- ↑ 說說在梧州存續了近百年的兩廣總督的那些事,搜狐,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