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巴西会议

Sdrgtzp讨论 | 贡献2019年11月21日 (四) 18:46的版本 (新建条目)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巴西会议(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会议)

目录

简介

毛儿盖会议后,1935年8月底,右路军(中央红军)穿过茫茫草地到达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 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违抗中央命令,拒不与右路军会合,并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甚至企图危害党中央。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于1935年9月2日至9日在班佑寺内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29日在巴西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着重研究教育与宣传问题,张闻天博古毛泽东王稼祥李维汉凯丰等出席会议。中央政治局于24日将毛儿盖会议决定电告张国焘。中央政治局于9月2日在巴西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一方面军工作方针问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巴西会议

时间:1935年8月底


国家:中国

内容:讨论一方面军工作方针问题

会议介绍

1935年9月9日上午,张国焘陈昌浩来了份密电,参谋长叶剑英首先看到此电,电报的大意是命陈昌浩率右路军立即南下,并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党中央。叶剑英识破了这一阴谋,立即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张闻天、博古随即赶到了三军团驻地巴西,连夜召开了政治局紧急会议。

会议分析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抗拒中央命令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张国焘仗优势兵力,妄图凌驾和危害党中央的危险处境。毛泽东等同志一致认为,在此种危急关头,再继续说服、等待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会招致严重后果。为了坚持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同时为了给整个红军北上开辟道路,会议决定采取果断措施,立即率红一、三军、军委纵队一部,组成临时北上先遣队,到阿西集合,继续北上,向甘南前进,并通知已到俄界的林彪、聂荣臻,行动方针有变,要一军在原地等待。会议还决定以后右路军统归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挥,并委托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

1935年9月10日凌晨党中央率直属纵队离开四川巴西地区向甘肃俄界进发,同时发布《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

党中央和毛泽东率红三军、军委纵队和红军大学一部,离开巴西迅速北进,于9月11日晚陆续到达甘南俄界(今甘肃迭部县高吉村),与先期到达的红一军会合。

会议内容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提出:现在一方面军因长途行军的疲劳,需要相当时间的休息,部队需要相当时间的整理。战略方针已确定向东,向汉人聚居区发展,给养条件是可以改善的,休息时间除作战任务外,是可以争取的。一方面军整理的方针,可参考中央苏区时的制度,学习四方面军的优良制度。我们到甘肃后,客观条件是有利于红军扩大的,主要的问题是要加强领导,仔细地建立与群众的关系,重新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要把扩大红军、整理训练同最重要的作战任务结合起来。一方面军的司令部、政治部应该重新建立起来,立即进行工作。

张闻天提出一方面军的几项具体工作:(1)战斗鼓动与宣传教育。(2)应特别注意党支部的整理。(3)组织工作应与一切工作联系起来。(4)应该严格执行纪律。(5)提拔干部的条件,主要是阶级觉悟、勇敢和对党的信心。

毛泽东在会上作结论,指出:整理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战略方针、战斗任务,为了根据地,为了消灭敌人。

会议决定,由张闻天起草给红一方面军的指示信,并责成军委总政治部监督执行。

会议意义

这次匆匆开始、匆匆结束的会议就是著名的"巴西会议"。巴西会议又一次将红军从危机中解救了出来。巴西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巴西会议旧址

巴西会议旧址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东32公里的巴西乡。会址原为喇嘛教寺院班佑寺,现仅存残墙。毛尔盖会议后,中央率右路军跨过草地到达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违抗中央命令,拒不与右路军会合,并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甚至企图危害党中央。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于1935年9月2日至9日在班佑寺内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经充分讨论仍坚持北上的正确路线,谴责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行为,要求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迅速向中央靠拢北上。鉴于张国焘和陈昌浩的顽固立场和当时敌情形势,党中央决定率直属纵队先行北上,9月10日凌晨党中央率直属纵队离开巴西地区向甘肃俄界进发,同时发布《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巴西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