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般若

於 2019年5月28日 (二) 10:31 由 Bowers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黃般若名鑑波,字般若,號萬千,別號「四無恙齋主」,1901年10月8日出生於廣東東莞茶山園頭鄉。3歲喪父,隨母入廣州,寄住叔父黃少梅家。黃少梅(1886~1940)早年從何作幹習畫,當時在廣州已具畫名,並與潘達微等人共同創辦《時事畫報》。[1]。自小便受到藝術薰陶,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1913年他二十多歲時已成廣州畫壇活躍分子。1923年,他與趙浩盧觀海黃少梅潘致中等八人成立癸亥合作畫社。1925年,改名廣東國畫研究會。1926年離港北上,遍覽國內名山大川,1927年執教於香港官立漢文中學。 1939年「中國文化協進會在香港成立,並決定舉辦廣東文物展覽會。他為執行委員。1940年2月26日,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開幕,效果出乎意料地好。由於他組織得力,藏家借出的2000多件展品,竟無一件損壞與遺失。展覽會後,他又與葉恭綽簡又文許地山等編輯出版了三巨冊、共300萬字的《廣東文物》,為後人留下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1941年太平洋戰事起,香港淪陷,旋返回廣州居住。1947年1月,假般含道羅富國師資學院聯合 主辦「中國古代文物展覽會」,2月4日晚,展覽完畢,展出 書畫運返廣州,所乘之「西安號」省港輪於啟航前一小時突然發生大火,他盡棄所攜之私人藏畫,僅攜徵集參展最有歷史價值之數張古畫逃出。 1945年8月,抗戰勝利。1948年,重返香港。1950年,自是年起,作品偏重寫生。1951年舉辦戰後第一次個人畫展,1956年,周恩來總理曾邀請他回故宮博物院工作,後因「文化大革命」爆發而未果。1957年,與李研山(居端)、趙少昂丁衍庸(衍鏞)、楊善深(柳齋)、呂壽琨 (玉甫)等組成「七人畫會」,舉辦聯展。1960年,舉行第一次「香港入畫」畫展,1965年,在港與九畫友出遊之作, 舉辦「十人畫展」。 1968年8月,以肝硬化及胃出血不治病逝香港,年六十八歲,遺言以 歷年珍藏之廣東名家書畫贈予「香港博物美術館」庋藏。 早在上世紀20年代,他便以高超的畫藝享譽南北,傳統功力深厚,深受黃賓虹贊許。葉淺予稱他為「海外中國水墨畫的傳播者」及「先驅」;黃苗子稱他「在近代中國畫中的地位,深信時間推進,會逐漸給他揭出輝煌的本相」。1997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廣州美術館聯合主辦「黃般若的藝術世界」展覽,取得巨大成功,美術界及藝術評論界給予黃般若作品以高度評價。


目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