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武康路40弄1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Lyn讨论 | 贡献2019年10月14日 (一) 21:40的版本 图片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康路40弄1号,位于上海市武康路,诸昌年、唐绍仪故居,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1999.9.23)。

基本信息

[  武康路40弄1号]
现名: 住宅 原名: 诸昌年、唐绍仪故居
修筑于: 1932年 建筑面积: 376平方米
结构类型: 砖木结构 保护类别: 三类
建筑风格: 西班牙式花园住宅 建筑师: 董大酉
被评为: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1999.9.23)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 XH-J-060-III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 310104945190000103 武康路40弄1号住宅民国 湖南街道
地址: 武康路40弄1号
历史:

1937至1938年,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曾居住于此。
1938年9月30日上午唐绍仪被军统刺杀于此,下午在广慈医院
(今瑞金医院)去世。

简介

  武康路40弄1号(解放前福开森路18号),由董大酉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设,具有典型西班牙风格。其建筑面积为376平方米,建筑为3层砖木结构,双坡硬山顶。建筑物南面有花园。整栋房屋横向展开,在平面布局上采取了内外两个面的处理,沿街三折围合形成了建筑的对外“门面”。真正的入口在两侧,既私秘又相对宽敞。主入口朝北,券形拱门,两侧是科林斯绞绳纹立柱。宽敞的入口处可停放来往轿车。主入口装饰采用螺旋柱与复合柱式的结合,两柱之间券门上的贝壳、卷涡和卷草图案既有西班牙传统的热烈奔放,更有巴洛克的艺术之风,十分精美。

  这座美丽恬静的西班牙风格住宅,是民国初期风云人物唐绍仪的故居。洋房高三层,外观立面为黄色混水拉毛墙面,阳台正面墙上有绿釉构建装饰的小窗洞,在眼光下格外耀眼。红色筒瓦双坡屋顶。屋面坡度平缓,其壁炉、烟囱尖端呈哥特式。在出檐很小的屋檐下,排列着连续的双拱券,这称西班牙券。檐下窗樘间用西班牙螺旋柱装饰,出檐很小。内转角立面二层设计三连券柱落地窗,二楼东西向正中及两侧延伸置有三座大阳台,呈曲折状,朱红色木窗,适合上海居住的条件。室内木装修用料考究,各主要房间地板镶嵌成罗席纹铺设,底层过廊走道铺设马赛克地坪,石膏平顶有简洁的线脚装饰。整个宅子范围面积较大,内有花棚、喷水池、平整的绿草地,显得十分典雅。

  这幢西班牙式洋楼建成时,初为比利时与法国商人合资的义品银行产业,后为诸昌年之寓庐。他是唐绍仪的大女婿,1929年任中华民国驻瑞典兼挪威公使。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唐绍仪自大西路(今延安西路)迁居于此。1938年9月30日上午唐绍仪被军统刺杀于此,下午在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去世。建国后此处被政府收回作为国有资产,1999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优秀历史建筑,现为普通民居。

图片

唐绍仪的旧居

  唐绍仪(1862.1.2—1938.9.30),汉族,又名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珠海唐家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曾任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895年回国。辛亥革命时期,他以袁世凯全权代表身份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南北议和。1912年3月出任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第一任内阁总理,同年加入同盟会。后因不满袁世凯专横而辞职。后又为七总裁之一。“九·一八”事变后,长住上海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1937年“八·一三”战火后,他出于安全考虑,他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避居到当时位于福开森路(今武康路)女婿的这幢宅邸。每天更是深居简出,做起了上海的寓公,平素就在家中以欣赏古玩自娱。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唐绍仪崇高的政治声望与长久的从政经历早就引起了日本方面的注意。同时迁往重庆的蒋介石政府也开始做唐绍仪的工作。不知是何原因,这位昔日的总理一直态度暧昧,没有明确立场。重庆政府担心他最终被日本人拉拢去,就下决心派军统特务将其刺杀于家中。当年这个暗杀事件被广为报道,震惊全国。[1]

刺唐案

  1938年9月下旬,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来到上海请唐绍仪出山组阁,担任伪政府的领导人。但唐绍仪即不答应也不明确拒绝,以一种暧昧不明的态度与日本人虚与委蛇。这种姿态迷惑了日本人,却也让国民党当局对其真实的目的存有疑虑。

  几经考量后,当时的军统局特务头子戴笠受命签发了锄奸令,命令上海的军统特务来执行。1938年9月30日上午,军统特务赵理君伙同之前买通的唐家熟人谢志磐,以古董商人送货上门的名义进入唐宅。趁唐绍仪让仆人离开房间去找火柴之际,以古董花瓶中所藏的利斧刺杀了唐绍仪。等仆人回来后刺客已然逃离,唐绍仪被家人迅速送到广慈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当天下午就在医院去世了。

  唐绍仪被刺身亡的消息传出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人们对是凶手的的身份更是议论纷纷。虽然唐绍仪会面过日本特务,但是他并没有明确的投敌卖国的举动,国民党当局也不敢承认是军统下的手。蒋介石曾在日记中称唐绍仪为“大奸”,但是在媒体上还是让孔祥熙公开发表《唐绍仪褒奖令》,并拨付5000元法币作为丧葬费。据说唐家后人曾表示唐绍仪不离开上海是因为收到了蒋介石等五人请求其与日方斡旋谈判的亲笔信,但这只是孤证而无其他确凿证据。1986年12月和1989年4月在珠海举办的两次“唐绍仪史料研讨会”公开澄清了唐绍仪的晚节问题。唐绍仪晚节未失的清白终被证实。[2]

  惊心动魄的刺杀,随着动荡的时代已缓缓远去。一座老建筑,就这样讲述着历史,讲述着发生在宁静之下的凶险。武康路40弄1号,它见证着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主人所经历的沧桑往事,也见证了这座城市风雨砥砺的成长史。昔日的喧嚣已随着故去的人物而烟消云散,留给我们的只有今天的经典与恬静,这也正是阅读建筑经久不息的魅力所在。[3]

武康路

  武康路位于上海徐汇区,长1183米,宽12米到16米,梧桐婆娑。由于“名人旧居”密集,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是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上海市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