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谢英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helley讨论 | 贡献2018年11月13日 (二) 01:26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謝英俊(1954年-),台灣建築師,自921大地震起投入災後重建的工作,考量到災民的負擔,他使用當地建材並做出容易建造…”)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谢英俊(1954年-),台湾建筑师,自921大地震起投入灾后重建的工作,考量到灾民的负担,他使用当地建材并做出容易建造的设计,提出与当地居民“协力造屋”的模式 。[1]随后也投入四川大地震、南亚海啸及莫拉克风灾等灾区提供协助。

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建筑展,并且获得许多奖项,包括美国柯里史东设计奖及国家文艺奖等等。


生平 谢英俊1954年出生于台中县和平乡。1977年从淡江大学建筑系毕业。服兵役期间,于部队担任陆军建筑工程官。考取建筑师执照后,投入基层营造工作多年,累积许多实务上的经验。将事务所设在新竹的谢英俊,承包了许多新竹科学园区的厂房建造。

1999年9月21日,台湾中部山区发生了规模7.3的大地震。这也成为了谢英俊人生的转捩点。他受朋友之邀,前往南投日月潭邵族部落协助当地灾民重建居所。为了以较低的成本,以及当地居民可以参与建造的“协力造屋”概念,他开发出了容易组装、具有自由性与扩充性的抗震“轻钢架型式”。以此为基础,民众可以用当地的素材、自力建构家园。随后也在其它灾区实践这套方法。 2004年谢英俊认识了农业学者温铁军,开始在中国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区推广他的理念,尝试让当地农民协力建造抗震、环保、并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宅。他主张盖房子是基本人权,并表示:“传统建筑多由农民动手建造,累积很多智慧、技术及文化,非常值得学习、延续。2008年四川大地震之后,谢英俊走入四川偏远地区协助重建工作。2009年台湾莫拉克风灾后,谢英俊受到台湾世界展望会和红十字会的委托,在2010年底前协助了700户家庭重建。 谢英俊曾代表台湾参加2006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和2009年的威尼斯当代艺术双年展。在2009年与台湾建筑师阮庆岳、芬兰建筑师马可·卡萨格兰组成建筑团队“弱”(WEAK!),以作品“茧”在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展出。2011年在策展人阮庆岳的策划下,与中国建筑师王澍合作了建筑展“朗读违章”。

2011年,因其在台湾以及中国等灾区协助灾民重建家园的贡献,获得以人道关怀著称的美国 Curry Stone 设计奖首奖。是该奖的首位亚洲受奖人。2012年,因发展低成本、低技术的“协力造屋”模式,解决天灾后偏远及弱势地区需求,获颁第十六届国家文艺奖。 2016年,谢英俊受邀代表绿党社会民主党联盟参选不分区立法委员。 2017年,谢英俊在芬兰赫尔辛基市区带领难民盖了一栋“中继屋”,此举再度引发激烈的挺反难民论辩,甚至引发一场游行。


作品 美浓客家文物馆 新竹县立文化中心(今已改制为新竹县政府文化局) 国立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