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裔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9月19日 (四) 13:19 由 Gml2018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魏姓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魏裔介

{{{國家}}}
族裔 漢族
出生 萬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1616-08-19)1616年8月19日
逝世 康熙二十五年四月五日
1686年4月27日(1686-04-27)(69歲)
出身
  • 順治三年丙戌科同進士出身

魏裔介(1616年-1686年),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直隸柏鄉(今邢台市柏鄉縣)人,清初大臣。

生平

家有世德,積累甚厚,讀書教子,科第聯翩,為海內推重

根據魏氏墓誌銘的記載,柏鄉魏氏本巨鹿魏徵之後,始祖寒臘始居柏鄉。

魏氏在柏鄉家有世德,積累甚厚,讀書教子,科第聯翩,為海內推重。貞庵先生林下著述,啟誘後學,士君子奉為典型,厥功不小,茲觀其訓誡子侄諸帖,真與顏氏家法千載同心。

經歷

順治三年進士,選庶吉士。四年,授工科給事中。吏科右給事中、順治12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提督四譯館太常寺少卿、順治14年左都御史、順治16年太子太保,康熙2年, 吏部尚書。康熙3年,武會試正考官、內秘書院大學士,康熙6年,纂修世祖實錄總裁官;康熙9年,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康熙11年,太子太傅、光祿大夫。

朝廷重臣,先後上疏二百餘道,內贊政典,外籌軍務,皆中機要

魏裔介入閣辦理國家大事時年僅40餘歲,鬚髮皆黑,歷史上稱之為「烏頭宰相」。魏裔介作為清初朝廷重臣,先後上疏二百餘道,內贊政典,外籌軍務,皆中機要。其奏議在國計、民生、吏治、軍事、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清初相業,無出其右者」 。時人曾說,自宋朝歐陽修以後,他是唯一的先為諫臣、後升宰相、歷職長久並「展其嘉漠」之人。後人評價他條陳時事、「敢言第一」,清初「諸大典」多依其「奏議所定」。嘉慶、道光年間,還有人將他同並稱「二魏」的另一名臣魏象樞作了比較,認為「其相業勝蔚州多矣」。魏象樞,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人。

撰書一副楹聯

魏裔介「家居十六年,躬課稼穡,循行阡陌,人不知其為故相也」(《清史稿》)。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元旦這天,魏裔介撰書一副楹聯,並貼在自家閣老府門樓上,聯曰:「烏頭宰相歸林下,十有六年,常思乾乾翼翼;白髮書生慶青春,七十一載,寧忘戰戰兢兢。」隨後,他即罹患牙疾,於當年農曆四月初九丑時,正襟危坐而逝。這位兩朝帝師在邢襄大地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曾任《清世宗實錄》的總裁.

以其「為人強悍,居鄉多事」為由,不肯給諡號

魏裔介死後,康熙皇帝派官員奉白銀千兩代御祭葬。家人為其申請諡號,可康熙皇帝以其「為人強悍,居鄉多事」為由,遲遲不給魏裔介賜封諡號。其實魏裔介的「居鄉多事」很多是替老百姓出頭伸張正義,干預地方官施政之處也多是地方官瀆職而引起,雖然退休了不應該干政,但是這樣為民著想、監督瀆職的官員的行為,不也是康熙大帝所追求的嗎?如果真是因此不肯給魏裔介諡號,則難免顯得康熙大帝的度量有些狹隘了。

乾隆皇帝,追諡「文毅」,並「御製碑文表其墓」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冬,康熙大帝玄燁巡幸陝西歸途中,駐蹕柏鄉閣老府,「聖祖幸陝,駐蹕太傅第,眷念舊臣」,此時魏裔介已離世十七載。 清雍正年間,魏裔介獲准入賢良祠。清乾隆元年(1736年)遣官祭祀,直至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念及他為大清立下的功績,追諡「文毅」,並「御製碑文表其墓」。

魏裔介詩歌

【古鄗遺址】?

世變揚塵滄海中,浮雲依舊塞寒空。五城陌照蕭王月,湯沐邑余公子風。

救趙應推監者策,摧薪獨羨鄧侯功。鄉園咫尺堪憑弔,驀見青山思不窮。

【光武遺蹤】

當年躍馬幾英雄,轉首驅除霸業空。白水重生赤帝子,鄗南暫作未央宮。

翠華尚憶熊羆守,侍從惟余翁仲訌。漢室園陵多滅沒,千秋佳氣此蔥蔥。 [1]

文集目錄

《兼濟堂文集》共分二十卷。卷一、卷二為奏疏,卷三至卷八為序文,卷九為書,卷十為尺牘,卷十一為傳,卷十二為墓誌銘,卷十三為祭文碑文,卷十四為論,卷十五、卷十六為雜著,卷十七至卷十九選錄魏裔介所作的各體詩歌,卷二十為魏裔介的年譜。

魏裔介為官清廉,剛直不阿。他激流勇退,年未衰而辭朝,晚年以著書自娛,著有《希賢錄》、《昆林論抄》、《古文欣賞集》、《陰符經註解》、《樗林偶筆》等著作上千卷,總稱《兼濟堂文集》。此外還有《嶼舫詩集》、《瓊琚佩語》等傳世。

經典語錄

~忠誠敦厚,人之根基也。

~慎言謹行,是修己第一事。~欲當大事,須是篤實。

~精神不運則愚,氣血不運則病。

~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處有事當如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着作

《聖學知統錄》、《知統翼錄》、《希賢錄》等,總稱《兼濟堂文集》。

本書是一部清人文集,共二十卷,內容包括奏疏、序、書、尺牘、傳、墓誌銘、祭文碑文、論、記、說、跋、詩、年譜十多種類別,部分內容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作者魏裔介為清初重臣,明亡清興,為恢復生產、安定人心、穩定清朝的統治,作出了重要貢獻。書中收錄的大量上奏朝廷的奏書,即是真實情況的反映。[2]


參考書目

相關書籍

《大清國相魏裔介》,魏國靜、高玉昆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3月,ISBN 9787546323091

《名相春秋:清初重臣魏裔介》,魏重陽著,河北出版傳媒集團公司:花山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1日(第1版),ISBN 7807559233

參考資料

官銜
前任:
孫廷銓
吏部漢尚書
康熙二年五月戊子-康熙三年十一月丁未
(1663年6月26日-1665年1月5日)
繼任:
杜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