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1]

目录

傳記

距今四千年以上生於華陽,长于姜水[2]。相傳,炎帝和黄帝曾有姻親關係[3],为神農之后。据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4],炎帝部落在中原地區发展,而當時在今山東省地區,居住著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雙方因部落發展而發生長期衝突,炎帝不敵而退至南方一帶。

據說因炎帝部落屢次被封王,而造成黃帝部落不滿被炎帝部落統治,後又與軒轅氏族姓之黃帝進行三次激烈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流傳記載下來的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稱為阪泉之戰。面對著統領圖騰部落的強大對手,炎帝終告不敵,炎帝部落分成三派,一派以刑天為首,繼續反抗黃帝,另一派以炎帝為首,與之結盟並歸順之,黃帝代炎帝而為天子,另一派以夸父為首,因既不願臣服,也不願繼續反抗,遂往東邊逃走(可能往東後被黃帝派出的應龍擊殺,然後被包裝成夸父逐日渴死的傳說)。

炎黃聯盟不斷擴展,歸順之部落越來越多,但蚩尤始終不服,雙方勢同水火,蚩尤帶領著九黎,與聯盟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為傳說時代的第二場戰爭,稱為涿鹿之戰。最後蚩尤被打敗。「炎黃子孫」一詞是中國學者對漢族的始祖炎帝和黃帝的追溯和尊奉。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生方颠,是復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炎帝是农神,始教天下播种五谷,尝遍五谷,这是炎帝与神农氏渊源;炎帝又是火神、灶神,始教人民摩擦生火而热食,用火来铸造金属器具,因此炎帝的后代后祝融这样的火神。

据《山海经·北山经》,白嘴赤足的精卫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所变。据《路史·后纪四》,蚩尤也是炎帝后裔,并驱逐炎帝及其后裔榆罔,并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不死战神形象的巨人刑天,是炎帝的部属。

参考資料

  1. 炎帝簡介. 百度百科. [2019-2-14] (中文). 
  2. 从历史记载来看炎帝的发祥地及其活动区域. 北京日报 (北京). 2012-10-22 [201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中文). 
  3. 《资治通鉴外记》记载,“炎帝神农氏,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曰女登,少典氏之正妃。黄帝,有熊国君少典氏之子,母曰附寶。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
  4. 《国语·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