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荖濃溪

於 2020年2月26日 (三) 17:14 由 Yrtoeegii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相片來自中時電子報

目錄

簡介

荖濃溪源自玉山東峰及秀姑巒山,溪水一路蜿蜒往西南流淌,經過高雄縣境梅山、桃源、寶來、荖濃及六龜等重要的農鄉;其間並有南部橫貫公路(省道台二十線)沿溪谷而行;最後在旗山鎮的嶺口(南勝里)附近,與發源自玉山山麓的旗山溪(楠梓仙溪)會合,往下即稱高屏溪。 荖濃溪為南台灣第一大河流高屏溪上游的主要河川,兩岸山巒疊翠,風景秀麗,兩岸有峭壁斷崖、激流、溫泉、瀑布等特殊的地理景觀。 [1]

高屏溪流域面積居全國之冠,為南部第一大河,更是高屏地區民生、工業及農業用的主要來源。作為形成高屏溪的雙子河之一,流路與旗山溪平行的荖濃溪,在尚未與前者合流成為高屏溪之前,早已是條長一百三十七公里、流域面積達一千三百七十三平方公里的南部重要河川。

地形

上游至中游一帶,為典型的河谷地形,計有蝕谷、崩塌地、肩狀稜(山的稜線如肩膀般隆起,但非最高點)、縱谷(河川與山脈走向平行)及橫谷(河川與山脈走向相交,河川會切穿山脈)等地形。 其中,流經樟山至荖濃段縱谷的荖濃溪,大致是沿著荖濃斷層「發育」——當荖濃溪流經此段河谷,由於河水的下切與側切作用,引起河岸邊坡的沖刷、崩塌,進而使得河谷加寬、邊坡不斷後退,此即河川發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特色

河岸階地、沖積扇及河岸邊坡崩坍。 除了河谷地形之外,荖濃溪沿岸也頗具獨特的地質景觀。如位於六龜鄉的十八羅漢山,因受到地形發育和構造作用等影響,形成一座座別具特色的獨立山頭。

 
相片來1111南台灣休閒旅遊趣網

究其成因,始於海底堆積深厚的礫石沙土層,經地殼運動抬升後伸出水錶,再經風雨、河川之沖刷侵蝕,最終形成今貌。此地可見峽谷、曲流等地形,是絕佳的天然地質教室。 此外,在南橫公路線上、桃源村的高中入山檢查哨前,矗立有形狀殊異的「枕狀岩流」。枕狀岩流是古代海底火山爆發時,湧出的熔岩流經海水急速冷卻後,凝結成玄武岩質球體,經壓力作用後成橢圓形(枕狀)。荖濃溪流域的枕狀熔岩流,集中在荖濃溪谷和寶來溪谷,而以檢查哨前者最為壯觀。 水質澄澈的荖濃溪,隨處可見水生動、植物的蹤跡,在流域間自成河川生態體系。其中,更有列名保育類、屬台灣特有種的高身鯛魚(Varicorhinus alticorpus)。

荖濃溪除了供應一般用水外,也大量補注中、下游的地下水,使得高屏溪流域成為全國地下水蘊藏最為豐富的區域;荖濃溪挾帶的砂石,陸續在中、下游平緩地帶沉澱,間接減緩了河床的切割與海岸線退縮,並能防止海水入侵,保護沿海土地免於下陷及土壤鹹化的危機。除了供給飲用及灌溉水源之外,荖濃溪的水力尚能提供高屏發電廠(六龜電廠及竹門電廠合稱)發電之用。

水資源

豐富的水利資源,提供政府解決南台灣水荒問題新方向——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預計於荖濃溪興築攔河堰,以便將荖濃溪豐水時期餘水引至曾文水庫備用,屆時將可有效紓解南部地區供水問題。然而,這項公部門以為立意良善,且已進行中的工程,在當地鄉親及學者眼中,卻面臨不同解讀。 在地的環保團體指出,越域引水工程預定在荖濃溪以開鑿山脈的方式,將荖濃溪水藉由十多公里長的「隧道」引至曾文水庫;但因當地的地質脆弱,開鑿隧道自有其風險性,並可能因此破壞萬年水脈。學者更認為,設置攔河堰的作法,無疑使得荖濃溪橫遭截斷;而荖濃溪原本具有的功能(補注地下水、減緩沿海地層下陷及土壤鹹化等),恐怕將因此大打折扣,甚至一去不返。

就在雙方各執己見之時,工程依舊照著進度表前進。但實際上,早在人為影響可能引致河川將來斷頭之虞,大自然已提前搬演真實的「斷頭記」戲碼——撼動台灣地脈的九二一大地震,使得與荖濃溪隔山比鄰的陳有蘭溪,將提前越過金門峒斷崖面的山稜線(分水嶺),向荖濃溪展開「河川襲奪」攻勢。 當相鄰的兩河川有高低落差時,若位在較低海拔的河川上游,有向源頭侵蝕的現象,則易產生搶奪較高海拔河川源頭之「河川襲奪」現象,襲奪鄰河源頭者稱為搶水河,源頭遭襲奪者則稱斷頭河,這本屬自然現象。

高屏溪與濁水溪的上游集水區,是以八通關作為南、北的分水嶺。八通關北側的陳有蘭溪,河床坡度陡峻,向源侵蝕劇烈,其源頭處形成金門峒斷崖崩塌地;八通關南側的荖濃溪谷,崩塌規模相形較小,因此分水嶺有漸往南移的趨勢。長此以往,金門峒斷崖繼續發展推進,荖濃溪的源頭將遭陳有蘭溪襲奪,成為後者上游源頭的支流。 這項原由自然力慢慢推敲的地球工程,卻意外在地震的催逼之下,進度超前。學者推測,造成河川襲奪時間提前的原因,或許與地震加速地層破碎及岩塊大幅崩塌有關。然而,面對不可抗逆的造化,人們該思考的是,一旦完成河川襲奪,荖濃溪斷頭,屆時對於當地的地質、山脈及水文等,將會產生何種影響?這些都有待相關單位持續的追蹤與監測。 作為攸關南部重要水資的源流之一,未來,改變荖濃溪命運的首役,將是由人類抑或大地率先發動?值得留意。[2]

荖濃溪泛舟

每年夏季熱鬧登場的荖濃溪泛舟,是南台灣最受歡迎的水上活動。尤其荖濃溪泛舟路線重新規劃之後,開發更為刺激的荖濃溪上段泛舟,經觀光局評定為四級的泛舟路線(數字愈大代表難度愈高,花蓮的秀姑巒溪為二級),沿途的急流險灘不斷,泛舟過程十分驚險刺激,還不時有翻舟的情形發生,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措施。荖濃溪的泛舟路線,從寶來的寶來二橋出發一路到新發大橋,全程12.5公里,歷時約2小時,每年適合泛舟的最佳季節是從5月到10月,但梅雨季或是颱風則不適合,要特別留意。

秋高氣爽,秋意漸濃,六龜區荖濃溪谷遠遠望去白茫茫一片,原來是甜根子草隨風舞動,搖曳裙襬,像在河畔邊開著歡樂派對,由於季節變換,六龜秋天風景美不勝收,沿著台27線、台27甲線及台20線都吸引許多民眾駐足拍照。 大多數人會將蘆葦、芒草及甜根子草等「禾草」的禾本科植物混淆,甜根子草主要長在河床地上,每年約九月前後開花,現在正是花穗抽出時,整片雪白延著荖濃溪河畔綻放。六龜素有「臺灣小桂林」之稱的十八羅漢山景觀秀麗、與荖濃溪的山水及甜根子草相依,整年流水不斷、清澈可見底的老濃溪以及後方山形的壯觀為前景,更襯托出時節僅有的雪白之美。 六龜區長楊孝治表示,這個季節的荖濃溪谷白茫茫一片,通常會錯覺成蘆葦或芒,正確的名稱應該是甜根子草,從新威蝴蝶橋順著溪谷往上到寶來,都可以欣賞到季節交換秋天限定的大自然美景,歡迎民眾前來六龜觀賞美景。

視頻

台視新聞 荖濃溪溪水暴漲 封路管制民宿慘遭波及

東森新聞

客家新聞 【荖濃溪輕旅行】客家新聞雜誌第519集

TVES 新聞 刺激!荖濃溪泛舟重新啟動 遊客尖叫連連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玩全台灣網
  2. [2]經典雜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