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维基百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Coke讨论 | 贡献2019年5月6日 (一) 09:41的版本 年年哭穷的维基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维基百科是一个线上百科全书,主要倡导人人都可以去编辑写稿。创始人是拉里桑格,创立于2001年1月15日。Wikipedia.com 与 Wikipedia.org 两个域名分别于2001年1月12日与1月13日注册,维基百科以“中立观点”作为重要方针。2001年2月12日,英语维基百科超过1,000个条目,9月7日超过10,000个条目,2002年8月,条目数超过40,000。维基媒体基金会(英语:Wikimedia Foundation,WMF)是美国的一个非營利慈善组织,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基金会执行多个维基项目。[1]

多语言化

2001年3月16日,第一个除英文以外的语言,德语维基百科诞生。2001年5月,13个非英语维基百科,有阿拉伯语、中文、荷兰语、德语、世界语、 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2019年3月25日,因抗议和反对欧盟的版权法案,故维基百科意大利语版将正式关闭。[2]

创办人

  • 吉米·威尔士: 出生于1966年,美国人,维基百科和Wikia公司的发起人和共同创始人。
  • 拉里·桑格: 出生于1968年,美国人,维基百科的联合创始人,大众百科创始人。

争议

一个自称公平公正公开的百科网站媒体,实际上却毫无公正性可言。離開該網站的聯合創始人拉里桑格後來承認,維基百科沒有遵循自己的中立政策。 批评者认为维基百科内仍包含有大量未经证实或相互矛盾的信息。《自然》在2005年的调查中认为,维基百科在科学文章这一领域与作为传统百科全书代表的《大英百科全书》有着相似的精确度,但两者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严重缺失”[3]

恶人横行的疯人院,管理员欺凌事件簿,老鸟欺负菜鸟

元老编辑自定义规范多,新人遭排挤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不过,有人提到,维基百科为了让人学习维基百科,还规定建议新用户去上课,变相拉拢群体关系,造成新人带旧人的群体观念假象,只要一言不和,就给新人难堪,让他编辑的条目无法存在。再者,中国已经封锁维基百科,但是维基百科仍然私下拉拢用户至社群学习,甚至公开在网站上,明显违法,无视中国法律,反对中国网路防火墙。

维基百科的元老编辑常为了个别条目内容和网站的运作规则,而在网上开火骂战,令新人不敢加入。甚至成立过「维基计划挽留编辑」讨论区专页,但里头最热议的话题,变成「管理员的欺凌事件」,争辩「维基百科是否已变成恶人横行的疯人院」,指控「你今日开新户口是否就是想对付我?」。虽然现在这个事件簿已经不是热门议题,但是全世界的维基百科都存在元老控制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偏见和机器人横行无阻的机器百科。[4]

维基媒体基金会执行理事加德纳指出,资深维基人就像「报社里对写作风格指南倒背如流的老学究」,但网站健康发展是需要「热血新人」。爱尔兰资深维基管理员莫兰指维基百科的真正问题,是维基人多年来建立了一大套官僚指引,单是解释该网站「观点中立」的英文文章,就洋洋洒洒写了5,000字,讨论往往变成斗抛规章而不触及实质问题,也妨碍新人参与。维基变成「供明白其惯例、融入社群、懂得避开自动删除机制,而仍然愿意贡献时间与心力的人编辑的百科」。

根据美国的一所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指出,新人的编辑改动越来越被容易删除,并且是立即删除,也是因为元老欺负新人,所以维基百科式微,并没有新血加入。故维基百科发展了许多机器人去巡查页面。恶性循环之下,维基百科只好开设各种课程培养新血,新人为了学习编辑不被机器人删除文章,还要去上所谓的维基百科课程,一个失去人性化,改以机器人为导向的百科全书,一个写文章还得机器审查的可笑机制。[5]

一个为了占领版面,讲话大声自命清高,而与google合作的不公正维基百科 大概是从2016年开始,两大龙头开始合作,形成一党独大的信息侵入。搜索谷歌关键词,第一个页面在右边都是所谓的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维基百科。但是这么一个独大的网站存在,这个网站的偏见和不正确的观点会深深影响到世上的人。比如假新闻。

最近火红的树葬并不是什么好的主张,但是因为网络随时可见,导致人们相信树葬是好的,是正确的。树葬不立碑、不造坟,树葬10年成长20倍!零花费是其次,重要是让家人能够喘口气。同样归类在公墓外的环保葬还有海葬,是指火化后的骨灰研磨成小颗粒或细粉,再将处理过的骨灰装到无毒易分解的容器中,抛洒于政府划定的海域。这种方式在中国传统古代历史来说,根本就是不孝,不慎终追远,还搞「电子追思」网站,提供在线追思及祭拜,留言写下对故人的思念,以动画形式将你的思念寄往天上。久而久之,形成不祭祀祖先,不思念父母,不尽孝,让亲人尸骨无存,还把亲人的骨灰当肥料,死后当成昆虫去浇肥了。

政治偏见

2011年的研究指出,三万条有关美国政治的维基百科条目,有对美国民主党的偏见,而维基百科在各国语言里的政治观点,更有不同的偏见。譬如委内瑞拉的临时总统瓜伊多Juan Guaidó被一些国家承认,而被委内瑞拉承认的总统马杜洛,也被一些国家承认。这样的情况下,马杜洛在英文的维基百科上,尽是批评声浪。

变态色情的维基百科

深夜是最好上网的时刻,尤其是宅男。所以中文的维基百科AV女优数据齐全,但女作家条目少。一个充满色情的”深夜版”维基百科,可以在AV女优条目里看到邪淫的描述,和不少养眼的成人剧清单。内容涵盖的范畴亦因应维基人的喜好和专长而比重失衡,并且在准确度上有所失真。

英语维基百科在英文百科全书关于这些电影的文章中嵌入了色情电影“黛比达拉斯”和“免费乘车”的全长视频。维基百科公共收集公共领域的图像,已经引起了对色情内容的广泛批评,包括裸体照片和各种行为的照片。维基百科共享的编辑创建了一个“Hot sex Barnstar”,以奖励那些上传特别明确的图像的人。当维基百科仲裁委员会的前成员要求将其删除时,许多人甚至反对他的建议。[6]

竟有动物与人的图片和描述在百科里,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典型维基人,系操英语男青年,掌握知识权力的优越感? 根据2013年的统计,超过八成的维基人是男性,且1/5来自美国,因此英语条目远远来自其他语言,英语条目有篇,中文条目有篇,更何况,现在维基人逐年下滑,令数据有失全面性。

色情.jpg

置入性行銷

维基百科曾发生过公关置入性营销大增,维基百科公正性受到质疑。要求用户不能有广告用词的维基百科,自己却做起生意来,发生公关置入性营销,只有公关公司撰写的页面,才能不被机器人删除,不被元老删除,层层包庇。维基百科曾经内部调查,并曾经暂停两百多个疑似被用来做为「免洗账户」,涉嫌收费并协助公关公司置入性营销的使用者账号。但是目前仍旧盛行,帮忙客户维持条目。

年年哭穷的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财务表.jpg
维基百科捐款.jpg

维基百科上亿捐款资产,还在要求捐款? 2007年到2008 年的5百万美元捐款, 2011到2012年间维基基金会,收到了3800万美元的捐款,2018年的净资产维一亿三千多美金,但是还在要求捐款,年年哭穷,资金上了哪里去? 令人担忧。前维基基金会主席Sue Gardner却表示,基金会把太多的资金花费在与增进维基质量无关的部门上,情况很严重。她认为,获得捐助的人,同时也是负责资金使用的人,这情况将会导致互相包庇、内幕交易和其他腐败行为。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