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明志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isley讨论 | 贡献2020年5月9日 (六) 19:53的版本 (added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 using HotCat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志书院,为台湾北部的书院,文风冠于北台,号称“北台首学”。原为一所书院,1761年(清乾隆26年),来自福建汀州的贡生胡焯猷,捐设土地设于兴直堡新庄的“山脚”,亦即今日新北市泰山区。随着1781年淡水厅厅治在竹堑(今日台湾新竹市),官绅们将明志书院迁建于竹堑,故分两时期为“泰山明志书院”与“竹堑明志书院”(新竹明志书院)。竹堑明志书院原址位于新竹关帝庙之西内天后宫以南(今日西大路与西门街交会点处),已在日治时期拆毁。

胡焯猷的义举,造就台湾大甲溪以北第一个书院的诞生,尤其在公家的淡水厅儒学迟至半个世纪(五十四年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后才设立的情况下,明志书院更是发挥了“民间教育”的宗旨。

明志书院于泰山

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于新庄平原地区已为“淡北巨镇”,移民经济无虞后,便鼓励子弟参与科举,晋为士绅。惟富裕的新庄因距厅治竹堑太远,“地处极北,烟火虽繁,人文未振”,八里坌巡检虞文桂于新庄街尾设义学一所,不久后八里坌巡检移驻新庄,义学被征用为衙门,因此废止,长达十七年,士子须远赴彰化县就学,故许多士子中辍学业。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月二十四日,贡生、垦户胡焯猷捐地,恢复义学,将自己位于新庄山脚(今日泰山区)的“竹围、房屋、鱼池等项充作义学,又年收租六百余石,永作膳脩膏火之资”,其义举感动了另一位大垦户监生郭宗碬,郭也捐了大量金钱予“义塾”。彰化知县兼署淡水同知胡邦翰收到胡焯猷的呈文后,随即勘查、确认佃农,并详禀此事。八月,闽浙总督杨廷璋核准,次年四月,杨廷璋又听淡水同知夏瑚,义学改名为“明志书院”,并为书院撰写“兴直保新建明志书院碑”。“明志”二字,正取诸葛孔明的家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并有“爰标明志之名,冀成致远之器”之意。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官吏在淡水厅厅治竹堑城(今新竹市),明志书院正统改设新竹市。

2003年6月24日,泰山明志书院因为年久腐朽加上连日大雨,书院梁柱不堪负荷,全部倒塌,同年11月发起重修,历经一年完工。

2005年9月26日,泰山明志书院安座,9月28日启用典礼,为北台湾教育留下珍贵的史迹[1]

明志书院于新竹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建明志书院于淡水厅厅治竹堑城(今新竹市)。

道光九年(1829年),郑用锡任院长,郑用锡曾考取道光三年三甲进士,号称开台进士,台湾第一名进士[2]

道光十四年(1834年),郑用锡赴京任官,郑用锡族弟郑用鉴接任院长;郑用鉴于道光五年考中“拔贡”,成为北台湾地区首位“拔元”。次年循例在礼部复试,保和殿朝考---御前殿试,经取录第七名( 台湾纪录保持人),宅第( 征士第 )位于中正路北门街开台进士第对面。郑用鉴执掌新竹明志书院三十年,台北举人陈维英受业于郑用鉴, 后陈维英掌教台北及宜兰仰山书院,名震台北、宜兰,故北宜文风间接受新竹明志书院影响。

视频

明志书院 相关视频

台湾县市幸福指数排行榜揭晓新竹市夺冠

参考文献

  1. 台湾明志书院 转动泰山文化再生,搜狐,2019-8-12
  2. 开台进士郑用锡,道客巴巴,20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