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正纪念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isley讨论 | 贡献2021年4月3日 (六) 11:13的版本 (added Category:992 旅遊;觀光 using HotCat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正纪念堂是为纪念已故前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而兴建的建筑,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全区250,000平方公尺,主楼高76公尺;园区广场的南北侧,另建有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落成以来成为台北市及台湾在国际上最著名地标之一。园区广场除了供民众休憩外,也常是大型艺文活动的场地,常举办展览;邦交国元首访华欢迎仪式(军礼)也在此举行。园区主体建筑及牌坊等以“台湾民主纪念园区”之名义,被登录为国定古迹[1] ;园区及园区周边以“中正纪念堂”之名义被登录为文化景观[2]

历史纪要

纪念蒋中正

中正纪念堂现址的土地,原为山炮队基地,步兵第一连队基地。时任中华民国总统兼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中正于1975年4月5日因心脏病逝世后,行政院成立治丧委员会,并于当年6月即决定兴建中正纪念堂以兹纪念。筹建小组成立后,行政院择定台北市城中区(今中正区东门里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东、爱国东路以北、信义路以南之间地段为建堂基地,并对外征件。经评选后,决定采用圆山大饭店设计者杨卓成之设计,其建筑设计融合南京中山陵许多元素。随即于1976年10月31日动土,1977年11月施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行政院成立“中正纪念堂管理筹备处”。

落成典礼

1980年4月4日上午十时,中正纪念堂落成典礼与蒋中正逝世五周年纪念大会举行,各界人士四千馀人参加,并有外宾约四百人观礼。典礼肃穆隆重,情况为国人所“共赞”[3]。隔日对外开放。7月1日正式成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隶属台北市政府

更名为“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

1986年,中正纪念堂改隶教育部管理,并完成组织条例立法程序更名为“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

野百合学运

1990年3月发生野百合学运,学生集结于今日自由广场静坐,并提出“解散国民大会”、“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召开国是会议”、以及“政经改革时间表”等四大诉求。

党政之乱

5月10日,教育部部长杜正胜发布教育部令,订定《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5月19日,时任总统陈水扁宣布正式改名。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联席委员会决议废止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在旧组织条例未失效,新组织法未生效下,泛蓝阵营认定民主纪念馆不存在,也依此冻结民主纪念馆预算。2007年11月9日文建会则将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正面牌楼、自由广场、回廊,登录为国定古迹[4],但排除北市府认定的围墙以及“大中至正”字样。

更名为“中正纪念堂”

2008年马英九总统就任后,行政院在该年8月21日的行政院会议中,直接废止《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同日恢复“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的组织编制。2009年7月17日,文建会公告,国定古迹名称由“台湾民主纪念馆”变更为“中正纪念堂”。2009年7月20日,中正纪念堂匾额重新挂回,但在大门口牌楼上的匾额题字仍维持“自由广场”,并未将原本的“大中至正”挂回[5][6]

参考文献

  1. 台湾民主纪念园区.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9-04-08]. 
  2. 中正纪念堂.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9-04-08]. 
  3. 周美华萧李居编,《蒋经国书信集——与宋美龄往来函电》下,台北“国史馆”出版,2009年,第84页。
  4. 公告指定“台湾民主纪念园区”为国定古迹.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7年11月9日 [2007年1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1月13日). 
  5. 欧阳梦萍. 行政院撤回中正纪念堂废止案 强调是为依法行政. 中央广播电台. 2008年8月21日. 
  6. 陈蓉. 民主馆换牌匾?教部:公民讨论半年内确定. 中央社. 2008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