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炒钢技术

八一精神讨论 | 贡献2022年2月25日 (五) 11:1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炒钢技术</big> ''' |- | File:3c6d55fbb2fb4316f62ad64423a4462309f7…”)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炒钢技术

炒钢技术因在冶炼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好像炒菜一样而得名。 炒钢的原料是生铁,操作要点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炒钢的产品多是低碳钢和熟铁,但是如果控制得好,也可以得到中碳钢和高碳钢

目录

简介

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炒钢冶金技术,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发明和广泛应用了。徐州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现:楚王陵保存着一处完整的西汉楚王武库,库中堆满各式成捆的实战楚汉兵器,兵器虽历时2000多年,依然锋利无比,轻轻一划刃锋力透十余层厚纸。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对武库铁器的研究分析表明:当时的钢铁技术正处于发展时期,淬火工艺、冷锻技术、炒钢制作均已使用。楚王陵的年代下限为公元前154年,这表明我国在西汉早期(公元前2 世纪中叶)已发明并使用了炒钢技术。

评价

近年在河南巩义市铁生沟、南阳瓦房庄等处都发现过汉代炒钢炉遗址。巩义市遗址断代是西汉中期到新莽,瓦房庄遗址使用时间比较长,由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另外,铁生沟还出土了一些炒炼产品,经分析,有的含碳量是百分之一·二八,有的是百分之○·○四八。文献上关于炒钢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太平经》卷七十二,书中说:“使工师击治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耶。”这“水”应指生铁水。“万锻”应指生铁脱碳成钢后的反覆锻打。十八世纪中叶,英国发明了炒钢法,在产业革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马克思怀着极大的热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不管怎样赞许也不会夸大了这一革新的重要意义。[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