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鮑敬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12日 (三) 20:11 由 Tr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鮑敬言,中國兩晉之際思想家。 生平事跡不詳, 僅在葛洪(284年~364年)所著《抱朴子·詰鮑篇》中有零星資料,推知大約生活於葛洪同時或稍前。鮑敬言「好老莊之書,治劇辯之言」,在政治思想上主張無君論。從而發展了先秦道家「異端」思想的一面,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統一性與多樣性。

目錄

簡介

在門閥勢力大盛,政治黑暗的兩晉之際,鮑敬言對君主政治進行了批判。他指出遠古之世,人們本無尊卑壓迫,「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安居樂業。後來,人類有了強弱、智愚之分,出現了強智欺凌弱愚的現象,於是「君臣之道起焉」。這既非天意,亦非民願,儒家所謂「天生民而樹之君」之說是欺人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