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平聖惠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7月25日 (日) 21:36 由 Mjlk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平聖惠方》,宋代第1部官修方書。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命翰林醫官王懷隱、陳昭遇等搜集前代有效驗方加以整理而成。該書始編於太平興國三年(978) 至淳化三年 (992) 完成,前後共用14年。共100卷,約280餘萬字。所收方劑包括兩漢至宋初各代醫方,書首有趙光義《御製太平聖惠方序》。全書刊成,宋太宗贈宰相李昉、參政黃中源等人5部。其後頒發至各州醫官掌握使用。迄於後世,該書逐漸散佚,元、明、清各代亦未重刊,現中國和日本只有抄本殘卷,195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根據多種抄本互相補勘,排印出版。1980年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有影印抄本問世。

內容簡介

本書首述脈法、處方用藥、五臟病證,以下按傷寒、時氣、內、外、骨傷、金創、婦、兒、食治、補益、針灸等共1 670門,載方16 834首。每門之前均冠以隋代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有關病因論述,其後分列處方和各種療法。值得重視的是: 有關傷寒和雜病部分保存了宋代校正張仲景 《傷寒論》和 《金匱要略》以前文字的原始面貌。日本《漢方の臨床》1978年第11、12期刊載的野淵紘所撰《〈太平聖惠方〉卷八—— 〈傷寒論〉 的另一古傳本》一文,就認為該書卷8在文體和內容上都與《傷寒論》一致,「是反映了宋校以前《傷寒論》原貌的一個確切資料」,可稱之為「淳化本 《傷寒論》」。

外科部分共占8卷,139門,方1 400餘首。論述癰疽甚詳,指出 「癰由六腑不合所生」,疽為 「五臟不調所生」,治各不同。至於癰疽辨別,該書首先記載 「五善」、「七惡」之說,即根據癰疽證候判斷預後,為後世辨別外科癰疽善症與險症樹立規範。 其他風毒、 瘡癬、 瘰&55379;&57060;、 金創、 傷折等均有較詳論述。婦科共占13卷,分200餘門,方2 500餘首,舉凡婦女雜病,積聚症瘕,月水不利,帶下,胎前產後亦無不論及。兒科占12卷,分260餘門,方2 600餘首。其中有關急驚風、慢驚風之論述,為中國兒科記述最早所見,影響至今。五官科論述眼、口齒、咽喉、耳、鼻等病,共占6卷,150門,方1 500餘首。其中「開內障眼論」,記述白內障眼治療全過程,從翳狀浮沉老嫩,針撥時注意事項,如人體虛實寒熱,宜針氣候,用針輕重、淺深、遠近等,指導臨床實際。

此外,本書還收錄已佚醫書多種,如第55卷,所載 「三十六種黃證候點烙論並方」和 「三十六種黃點烙應用俞穴處」等,都是已佚醫書 《占烙三十六黃經》 的內容。第99、100卷針灸部分,也是以唐以前人 (佚名)所著《針經》和 《黃帝明堂灸經》的內容編纂的,因此它也保存了中國古針灸書的精華。《太平聖惠方》是中國古代醫學文獻的寶庫。

作者簡介

王懷隱,睢陽(今河南商丘)人,曾為道士,善醫診,後還俗。陳昭遇,嶺南人,亦精於醫。

工具書的特點

1、從編輯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檢索而非通讀[1]

2、從編排方法而言,工具書總是按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

3、從內容而言,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比較成熟可靠,敘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2]

視頻

太平聖惠方 相關視頻

太平聖惠方
【朗讀·南中醫】《太平聖惠方》·卷一·敘為醫(王雨軒)

參考文獻

  1. 工具書,絕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人民數字聯播網,2020-05-13
  2. 工具書的特徵,豆丁網,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