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蕙質蘭芯讨论 | 贡献2021年5月12日 (三) 17:15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秦南镇又名“秦南仓”,素有“积谷粮仓”之美誉。位于盐都区中部,总面积114.9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76223人(2017年),下辖28个行政村居,总户数3.1万户。

基本概况

秦南镇,又名“秦南仓”,素有“积谷粮仓”之美誉。位于盐都区中部,总面积114.9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76223人(2017年),下辖28个行政村居,总户数3.1万户。

秦南是历史名镇,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人居历史,建镇已有近400年,是全国重点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卫生镇、盐城市工业主导镇。

交通便捷,距盐城大市区20公里,盐徐高速、233省道、与盐城市区青年路连接的新331省道、盐金国防路穿境而过,国家级航道朱沥沟、蟒蛇河横贯东西。古老的待旌庵、白云庵、节孝祠、真武殿遗存至今,民间青狮舞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陈毅元帅誉为“苏北的鲁迅”宋泽夫先生、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父母官”的“新中国第一位女县长”孙兰的故乡。秦南水牛肉、秦程咸鸭蛋、秦圣皮鞋、斑竹织袜、秦达面粉、顶盛食用油、秋之韵葡萄等一批名特优产品畅销省内外。

秦南镇是“中国潜水打捞之乡”、“中国高空作业之乡”,江苏蛟龙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民营疏浚打捞企业,全镇共有42家高空作业企业。工业基础较好,形成了以斑竹袜业、美纶纱业、秦圣鞋业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以亚特电缆、南海电工为龙头的电缆电气产业,以秦达面粉、顶盛油脂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盐城市秦南龙悦果蔬农业园区和泾口生态农业园区成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引领 农民致富的示范基地,泾口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盐城市级城乡统筹示范村。蟒蛇河南岸“1+4”美丽乡村点亮点纷呈,初步建成一批潜水打捞、高空作业、玩具制造、精品农业等“一村一品”特色村,“美丽经济”点面开花。

近年来,秦南镇区以泽夫大道为主轴向东扩展,规划建设新镇区3平方公里,新园区2平方公里,目前“两区”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等全面配套到位。泽夫小学、泽夫幼儿园建成使用,人民东路特色街区、朱沥沟生态景观带、田缘世家住宅小区、老年幸福家园基本建成,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50多家,盐城西部千万级总部经济新高地初步建成。

秦南全民双创园,起步于2007年,规划总面积3500亩,分两期建设,实际已开发面积2117亩,己成为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优良的创新创业基地。全民创业园被盐城市政府授予4A级乡镇工业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双创园一期工程,规划占地180亩,新建标准厂房17幢,建设面积5.1万平方米,园内道路、水电、通信、绿化等配套全部建成建成,已有南海线缆、高尔达电容、隆亨服饰、华泽汽配、华宏线缆、乙鎏消声器、火龙电器、东方电容、荣达利环保设备、同合电气、宏祥机械等11家企业入驻,形成年开票销售2亿元、利税1000万元的规模。建成总部经济、云仓电商两个基地。

双创园二期工程,占地面积55亩,新建标准厂房6幢,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土地和房屋配套设施共投资6000万元。目前,已有台湾进典控制阀、上海埃思柯等2个项目敲定入驻,与上海源正粘胶制品、苏州研高科技自动化等项目正在跟踪洽谈,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3亿元,利税2600万元。

抗日战争时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宁过三条江,不过秦南仓”。讲的是秦南人合力同心,英勇抗敌,威震盐阜大地,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历史佳话。[1]

镇名由来

秦南镇原名“秦南仓”,相传公元1368年,即元朝年末,洪武赶散年间,元朝丞相突兀为淹没农民起义军,扒开洪泽湖高家堰坝,洪水吞没了里下河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秦南也渺无人烟了。朱洪武建都南京后,从苏州阊门移民到此落户。移民中以秦、谭两姓为主,一度时期取名为秦谭庄。明朝嘉靖年间,由于官府在此设过几十间大粮仓,附近几十里的农民均到此糙米交粮。仓库对门有八丈左右的大码头,历史上称仓缺口。此后,人们因秦氏大户,加上南有粮仓,故命名为秦南仓,距今有近五百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长,人们习贯称“秦南仓”至今。

交通物流

今日的秦南,是创业宜居的热土乐园。盐金国防公路、231省道、盐徐高速穿越其境,并设有秦南出入口,距新长铁路、204国道20公里,到盐城南洋机场40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舒适,水陆交通便利。

面积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资料显示,该镇面积114.9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76223人(2017年),下辖28个行政村居,总户数3.1万户。[2]

城市建设

镇内五纵五横的集镇道路框架初步形成,新集镇建设全面启动,集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快速推进,富民嘉园和水岸华城两个住宅小区初具规模,人民路、富民路商贸繁荣,集镇“六个一”工程深入推进,集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历史上的秦南镇,是盐城“五大集镇”之一,是盐城西部商贾云集之地,至今仍为周边乡镇商品采购、农副产品交易、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2008年,该完成集镇6平方公里总规修编、建设详规,并通过市级评审获一等奖第一名。该镇以泽夫景观大道为主轴,向西改造老镇区,向东发展新镇区。以朱沥沟为功能界线,北面发展集镇居住区,南面发展工业集中区,为新型集镇拓展了较为宽裕的发展空间。现集镇人口已达3.9万人,居住集中,商业兴旺,集镇“三纵三横”主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2004年,秦南镇被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六部委认定为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

在新一轮集镇建设进程中,该镇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的原则,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以集镇建设“六个一”和城镇化“五个一”工程为重点,强势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符合农村特点、具有城市长处的新型城镇特色。突出新颖、美观、协调、统一、实用的要求,规划城镇住宅和各类建筑风格,提高城镇建设品位。大力推进集镇东扩工程,实施行政、文化中心东移,加速居住、商业开发,力争3年时间,使集镇面积扩大到5平方公里,驻镇人口增加到6万人,中心镇区已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生活舒适、经济繁荣的工贸型小城市。

2007年,该镇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300万元,大力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区领先,大力实施了“三新”工程建设。近几年,该新建了小学综合楼、中小学食堂及学生宿舍楼,充实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普及微机教育,确保校园达到美化、绿化、亮化、优化的教育教学新环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8%以上,常住人口参合率达95%,先后建成了镇卫生院门诊大楼、 2个合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大方便了农民就医。农村卫生改厕工作获得全区第一。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服务活动,持续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圆满完成计划生育指标任务。文化广电工作快速发展,启动了广电传输中心建设,组建了秦南狮舞队,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体育工作被省表彰为“体育强镇”,平安建设连续得到市、区表彰,连续3年被市政府命名为“五星级”治安安全先进镇。

未来的秦南要以工业经济强镇,逐步形成机械电子、电力零部件为主要特色的工业体系;打造特色农业名镇,尽快形成集中连片,以时令果蔬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和市场营销中心;建成商贸流通重镇,坚持规划建设各类行政、商业和文化设施,进一步积聚人气、繁荣市场,使之成为盐都西部名副其实的商贸集散之地、经济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场所和人居集中的福地。[3]

经济建设

秦南镇稳定了粮食、油料、棉花生产面积,扩大设施栽培面积,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扩大特经种植面积,按照非均衡发展战略,构建了特色优势产业带,争创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依托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该镇努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建立秦南镇蔬菜生产协会,协会成员由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蔬菜种植大户组成。以兽医站牵头组建了生猪合作社,发展秦南镇生猪生产。该镇注重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泡大育强世纪粮店,做优花生产业。该镇抓住“瀛东”牌产品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的契机,扩大瀛东食品生产规模,促进带动了全镇养禽业的发展。该镇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为秦南镇农民建设了一座绿色银行。提升大成制丝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全镇3000多亩桑园的亩产效益,促进蚕桑的发展。

秦南镇推广实用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优良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先进技术,重点推广高产高效、无公害的环保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做大做强了该镇的“健缘”花生、甜叶菊、“新天”面粉等优势产业。并引进推广种植新模式,使农产品均匀上市,四季有货。秦南镇利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大中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增强科技生产意识,提高服务人员和村组干部的指导能力,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科技水平,让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体现。[4]

经济发展

秦南镇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热闹繁华,如今更是盐城市盐都区西区10多个乡镇的经济交通文化商金融、信息中心。改革开放的春风,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贸、,已发展成为江苏省苏中、苏北综合实力五十优乡镇、盐城市首席明星乡镇、十强工业乡镇。工业迅猛发展,各类大小企业已达500片,形成了以化工、电子、机械、轻纺、建筑为龙头的五大行业。主产品120多种,其中生物农药、电容器、压力容器、柴油发电机组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建成了全国产销最大的井冈霉素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压力容器、柴油发电机组和苏北最大的电容器生产基地,井冈霉素、电容器、酞青蓝、纺织机械、发电机组、工艺玩具等十多种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特色行业享誉全国。以打捞疏浚航务工程总公司为核心层企业的蛟龙集团,拥有全省规模最大、作业能力最强的一流设备,在长江中下游几千里上水下作业中独树一帜;始创于秦南镇的无脚手百米以上的高空安装作业技术名闻遐迩。6000多人的建筑大军南上北下,承建各类高层建筑。“海陆空”三军已成为秦南镇经济建设的劲旅。

秦南镇也是里下河地区有名的农业大镇,一直是全国商品粮基地重点乡镇,建成3万亩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水生作物(荸荠、茨菇、浅水藕)、水产养殖、水禽饲养已成为农业经济的新亮点,蚕桑业亦已成为农业增效的新兴产业。

2007年实现三业总产值13.77亿元,财政收入3508万元,人均纯收入6934元。

今日的秦南,是后势强劲的新兴工业发展基地。2002-2007年来,累计招引各类项目150多个,其中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多个,新增民营企业100多家、个体工商户3000多户;机械电子、纺织服饰、电线电缆等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全镇现有工业企业200多家,其中定报企业21个,税收超百万元企业13个。以江苏蛟龙集团打捞疏浚、国丰建筑集团、华联高空、华安桩基为代表的60多家特色企业享誉全国,支撑区域经济一路攀升。全镇工业和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率达到80%。

今日的秦南,是亮点纷呈的高效设施农业密集区。境内盐金线孙伙现代农业园、盐兴线龙悦林农复合农业园、泾口高速道口生态园竞相发展,特色果品、蔬菜、花卉苗木三大基地,千亩连片,成为秦南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镇设施农业占高效农业比重为13%。农业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近50家。“哈记”水牛肉享誉大江南北。美纶纱业、秦达面粉、顶盛油脂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秦缘果品、秦程蛋品等一大批绿色、无公害产品通过认证,走向全国各大超市,引领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收入五年增长近6000元。[5]

社会事业

秦南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镇的社会福利事业也同步发展。中学、小学、中心幼儿园教学设施逐步改善,儿童入园率及中小学生入学率均达100%。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乡村医疗保健网络健全,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条件得到较好保障。 省道陈李线和市道东蹲线在该镇交汇,与镇村硬质路道形成交通网络。新建桥涵11座、维修加固4座;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到中心村建房户新增加104户。在集镇区域内,取缔流动摊点,拆除违章广告牌,新安装和修复了路灯、灯箱、清理安装了下水道、窨井、垃圾箱等,使集镇环境日趋整洁优美。 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完成土地复垦400亩,为省耕地保护工作会议提供了现场。完成了“五七”路西延、文卫路北伸的黑色化工程,新铺设三中沟路、曹港路黑色油路计15公里;实施了204省道曹华段三道分开;潘南小街二期改造工程已经到位;先后新建硬质路面45公里、东台大河贯穿东西、与镇内六条南北向河道交叉,汇流入海,形成排灌网络。水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 经过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秦南镇把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曹、华两个集镇之间沿陈李线的黄金地段,开辟了80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5个企业的私营经济园区,为镇内外、海内外的有识之士来秦南镇兴业办厂营造了优越的投资环境。[6]

社会发展

集镇建设是秦南发展的标杆,坚定不移提升集镇建设品位,力求在城镇化推进中展现新面貌。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市、区要求,年初已经做完了集镇6平方公里规划编制,并通过了省、市专家评审。年内侧重道路绿化工程,突出抓好泽夫大道、光明大道全程绿化美化,沿路企业、民居全部整治出新,展示集镇品味,丰富居民生活,提高居民出行质量,启动光明大道、人民路东延工程建设,为集镇东扩奠定基础。小区建设工程,重点抓好富民商业街一期工程、富民嘉苑精品小区建设,打造亮点工程,力争年内竣工。同时启动虹园北路、人民东路小区建设,力争全年住房开发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农民安居工程,主要抓好工业集中区项目功能配套小区建设,分别在泽夫大道两侧项目区外,采取先安置、后拆迁办法,建房安置好凤翔、关陈、孙伙等村拆迁居民,为工业集中区项目入驻腾出发展空间。河道整治工程,主要抓好秦南老集镇现有河道的清理疏浚,落实好长期、常年保洁管理的措施。中兴社区建设河滨景观绿带,力争同步推进。同时,对秦南中心集镇和社区集镇要加大管理力度,始终保持清洁、规范、有序的集镇环境,展示出秦南集镇建设的新形象和品质秦南的新风貌。[7]

特色产业

秦南镇在“稳粮、减棉、扩特经”的产业调整总方略下,巩固老优势,创造新优势,始终把握开拓市场的主动权。近几年又在全镇打开了“栽芦笋、长大椒、扩早酥梨、种大棚蔬菜”的新局面。人们常说“桃三、杏五、梨六年”,这里的早酥梨两三年就挂果,产量高,口味好,抗病力强。全镇载培的400亩梨园收入喜人。 上千农户栽种芦笋3000多亩,由长江公司制成罐头远销国外。沈灶大街的集贸市场有着琳琅满目的肉类、鱼类、豆制品以及几十个品种的应时瓜果蔬菜,是名符其实的果蔬一条街。市场经济使秦南镇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全镇储蓄超过3亿元。依靠多种经营,富了千家万户,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东西长2公里的沈灶集镇,两横三纵的路道已经铺设完成,广告灯箱与街道两侧总长810米的76个花坛排成两列,郁郁葱葱的槐树与点缀其中的洒金柏、小叶黄杨更使环境显得十分亮丽。[8]

村庄民俗

秦南镇地处浩瀚的黄海和美丽富饶的东方湿地之都,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和旅游资源,而且孕育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民间音乐,其中那高亢有力、粗犷悠扬的“弶港渔民号子”,便是海洋渔文化中最富有魅力和特色、也最富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一种。“弶港渔民号子”,是数百年来弶港渔民在闯海打鱼的各项劳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伴随劳动的渔家“小调儿”,也是渔民长期从事海上作业而创造的渔家歌谣。它是风帆时代海洋民俗文化苑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海洋渔文化的积淀和传承,现已成为弶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笔宝贵财富。 “弶港渔民号子”,有着强烈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吆喝、呐喊为其主要特征,粗犷、豪迈、浑厚、热烈,旋律性强,节奏和缓,抒情委婉,感染力强。“弶港渔民号子”种类较多,如《起锚号子》、《抬鱼号子》、《拔蓬号子》、《拉网号子》、《撑船号子》等。这些号子一方面能起到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可供游人一睹“弶港渔民号子”这一原生态的原始风貌,并能从中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弶港渔民号子”已被东台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上逐级申报。

效能建设

盐都区秦南镇,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项目建设上:工业方面,加快启动建设凤翔民营创业园,将建成20幢标准厂房,招引15-2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进驻园区,总投资超亿元;加快推进美纶纱业亿元扩能、斑竹二期工程、绿丰药业新产品开发等重大项目。农业方面,加快推进盐金线500亩大棚设施种植基地、311省道500亩蚕桑种植基地、盐淮高速林业基地建设。集镇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三路一街”开发改造工程。社会事业方面,重抓网络传输中心、立新休闲中心建设。

在目标建设上:所有村居、单位全部实行岗位目标承诺制,所有机关干部全部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党委政府条块分工全部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年中和年终分别进行专项考核,年终与各人工资奖金挂钩。在实绩考核上;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以项目看本领,以贡献排位次的指导思想,注重实绩用人,将带着项目考察干部,带着实绩选用干部,带着矛盾考验干部的用人导向真正落到实处。[9]

发展状况

从盐城市区出发,沿盐金公路驱车西行约30公里,有座古镇新城,盐徐高速、231、233省道、盐金国防公路贯穿其中,国家级航道朱沥沟、蟒蛇河横贯东西,它们像一条条美丽飘逸的绸带,而维系这一条条绸带的,就是璀璨夺目的“水乡明珠”、“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中国潜水打捞之乡”、“中国高空作业之乡”、“电缆电气特色镇”——秦南镇。

秦南镇起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原名叫“秦南仓”,是久负盛名的“积谷粮仓”。相传“洪武赶散”年间,一批以秦、谭两姓为主的移民从苏州阊门迁移至此,始取名为秦谭庄,后因清朝嘉靖年间官府在此设立粮仓,方圆几十里的农民均来此糙米交粮。而秦氏大户家难免有座大粮仓,故“秦南仓”由此而得名。 曾几何时,这里商贾云集,富裕繁华,老字号“哈氏牛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曾几何时,杨启华等15位烈士在这里视死如归,英勇就义。曾几何时,“苏北鲁迅”宋泽夫在这里创办“盐城县私立亭湖初级中学”,传播革命思想,发动群众抗日,竭力拥护共产党。

人文秦南,崇文尚教。1896年,“扬州八怪”后期代表人物李审言曾携夫人赵云珠侨居于秦南仓,著书立说;1952年原秦南公社刘金扣互助合作组组长刘金扣出访苏联;1995年春,新成立的秦南区会计辅导站被《新华日报》称之为“一个成绩卓著的会计辅导站”……..此外,这里还孕育了曾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河北省委书记,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现任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会副主任王旭东;将军徐兆柱,空军某师师长李文俊,上市公司中联电气季奎余、日升纺织徐万书,全国劳动模范、江苏蛟龙集团董事长韩才高……. 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区领先,校园育人环境达美化、绿化、亮化、优化要求。更值得一提的是,秦南狮舞队闻名遐迩,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创业秦南,创新创业。秦南镇在巩固和提升“中国潜水打捞之乡”、“中国高空作业之乡” 知名度、美誉度基础上,先后投资3000万元,快速建设新园区;实行全员招商,倾力突破大项目,先后招引各类项目160多个,其中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多个,定报企业21个,税收超百万元企业13个,新增民营企业100多家、个体工商户3000多家,工业和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率达到80%,烟道、彩钢等文明全国;重点扶持以亚特电缆、南海电工、火龙电工等项目为重点,竭力培植特色产业新的增长点,以佳成、荣利公司为重点,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业,以斑竹、美纶公司为重点,做大做强纺织产业,目前,斑竹袜业成了全省最大的制袜出口基地,以蛟龙和国丰两大省级集团和秦圣制鞋为重点,做大做强三产服务业。

和谐秦南,宜业宜居宜游。秦南镇紧扣“三宜”目标,在镇村统筹上下功夫,坚持塑造“两区一园一带”,构建“一村两园三线”,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据统计,在新镇区、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朱沥沟河滨景观带方面,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新建经五路、人民路1.6公里、硬化巷道60多条,安装路灯88盏、更新店牌30多户…与此同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截止目前,全镇高设施农业占高效农业比重已达13%,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逐年增加。盐城市万亩无公害优质米基地、万亩水稻制种基地出具规模;秦南“哈记”水牛肉风味独特,润泽园秋润牌红颊草莓荣获第六届“神园杯”江苏优质水果设施草莓类金奖。美纶纱业、秦达面粉、顶盛油脂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秦南镇在“双新”目标的引领下,坚持“农村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加快建设“新镇区、新园区、新产业”,全镇经济社会呈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34.1亿元,财政总收入9680万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18万元。 沧海桑田,疆土变迁。今日的秦南,是发展和开放的秦南。勤劳的秦南人民正发扬“敢想敢干,争先争优”的精神,围绕“双新求突破,三年再跨越”的目标,奏响着奋力崛起的昂扬乐章。[10]

特产

秦南水牛肉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秦南镇的特产。秦南水牛肉集几百年的加工经验,采用上乘的水牛,运用正宗哈氏传统工艺和独特配方煮制而成,具有新鲜、肉嫩、味香、纯正、口感极佳等特点。

秦南特产水牛肉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相传清光绪年间,哈氏回民移居本地,从事水牛肉宰杀加工,其加工工艺逐渐在本地传开。目前,全镇共有水牛肉加工户20多户,年宰杀加工水牛万余头,产品畅销广州、上海、苏州等大中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