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CPL讨论 | 贡献2019年12月27日 (五) 13:20的版本 繁殖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犀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是犀科(Rhinocerotidae)白犀属(Ceratotherium)的一种动物,又名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犀牛之一。

白犀牛可分为北白犀南白犀两个亚种,分别栖息于非洲中部和南部的草原。2018年3月19日,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Sudan (rhinoceros)”去世,目前仍确认存活的北白犀仅剩“Fatu”与“Najin”两头雌性,生活在肯尼亚的 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1][2]南白犀主要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国,现有约两万头左右,是数量最多的犀牛。

命名

白犀的名称由来没有公论。事实上白犀的身体颜色与黑犀没有很大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比较大的体型,和宽大的嘴唇。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白犀牛的白字是来自于荷兰语的“wijd”,意思是“宽”,最早移民非洲南部的欧洲殖民者荷兰人用宽嘴唇这个特征来和尖嘴唇的黑犀牛区分,之后说英语的人将“wijd”误译为“white”,即“白”,使得这个名字误导世人。事实上荷兰语中,也是用“黑”、“白”来命名这两种犀牛,而且即使早期荷兰语文献中也从来没有“宽”、“窄”犀牛这样的提法。

还有说法是白犀牛的白色指的是它白色的角,或者身上的白色的干泥巴。

外表特征

白犀是陆地上体型第四大的动物,仅次于三种大象,与印度犀相当(印度犀更高而白犀更长)。北白犀重 1.4-1.6 吨,南白犀重 1.5-2.4 吨。角长可达 1.5 米。白犀牛并不好斗,但受威胁时还是能用每小时50多公里的速度飞奔,奔跑时会将重心放在后肢的三趾间,并利用臀部稳住前身。

生活习性

白犀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主要以草为食。一天中一半时间用于进食,三分之一的时间休息,剩下的时间则做其他的事情。和其他犀牛一样,它们也喜欢呆在泥浆中,以降低身体的温度。

白犀以群居为主,它们会组成最多可达14头犀牛的群体,其中主要是母犀牛,未成年的公白犀会聚集在一起,跟著一头成年母白犀生活,公白犀则基本是独居,以粪便和尿液划分领域。只在交配的时候在一起生活。交配的白犀会一起生活2-3天甚至几周。

繁殖方式

孕期约为16-18个月。每胎一子,出生时重量约为40-65公斤。断奶期为两个月到一年,出生后2-3年是比较不稳定的时间段。母白犀的性成熟期为4-5年,公白犀则需要10-12年。白犀的平均寿命一般为40-50年。

参考文献

  1. 濒临绝种 最后一头北非雄性白犀牛被安乐死. 中时电子报. 2018年3月20日 [2018-03-20] (Chinese (Taiwan)). 
  2. Joshua Berlinger. World's last male northern white rhino dies. CNN. 2018年3月20日 [2018年3月20日].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