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嵩山十二首·一峻极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LH讨论 | 贡献2020年6月30日 (二) 16:27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嵩山十二首·一峻极寺》 | 圖像 = File:高山1.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嵩山十二首·一峻极寺》
是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诗词之一

《嵩山十二首·一峻极寺》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诗词之一。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他重视韩愈诗歌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相对于西昆诗人的主张,欧阳修的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欧阳修诗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嵩山十二首·一峻极寺[2]

文学体裁;古诗

创作年代;宋代

作 者;欧阳修

诗词正文

《嵩山十二首·一峻极寺》

路入石门见,

苍苍深霞间。

云生石砌润,

木老天风寒。

客来依返照,

徙倚听山蝉。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3]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4]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5]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6]

视频

宋词十家欧阳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