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鍾肇政

Naocc讨论 | 贡献2020年5月17日 (日) 10:19的版本 經歷
Download (20).jpg

鍾肇政(1925年1月20日-2020年5月16日),台灣小說作家,為台灣客家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庄字九座寮(今屬桃園市龍潭區)。曾任國民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在台尊稱其為台灣文學之母,與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相互輝映。

目录

經歷

1925年出生,後離開家鄉就讀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在大溪的国民小学当了一年代课教员,1944年进入一年制的彰化青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日本统治者征召入伍,为"学徒兵",在大甲的海边构筑铁砧山阵地工事约有半年之久,兵役期間因高燒不退造成聽力障礙。光复后就读台湾大学中文系,於1948年就讀台大中文系僅兩天即輟學。原因之一為聽力障礙,上課時須將桌椅搬到教授旁邊才能聽課;然而,因教授口音而難以適應。另一原因為考進台大中文系後,才發現課程內容多是四書五經、唐宋古文八大家等,而鍾肇政感興趣的是現代文學。。

後來開始在龍潭國小教書,决心自学,苦读中文,期間不斷投稿,1957創辦了一份可視為本土作家精神堡壘的刊物「文友通訊」,藉此集結戰後新生的本土作家互相鼓勵,共同致力於台灣文學的創作領域[1]

之後創造出第一部長篇小說、12萬字的《魯冰花》,得到《聯合報》副刊主編林海音的欣賞,1960年開始連載,開始專攻長篇大部頭的小說。」也因此陸續創作出自認最滿意的作品《台灣人三部曲》、《高山組曲》…等等鉅作[2]

2015年因長期對社會有貢獻榮獲台灣大學頒發人文藝術類傑出校友獎章。

2020年5月16日於桃園龍潭老家辭世,享耆壽96歲[2]

主要成就

195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婚后》。 1976年起任《台湾文艺》主编。

獲獎

1966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1979年獲得吳三連文藝獎,1986年獲台美基金會成就獎,1992年獲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1999年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國家藝術基金會文藝獎,2000年李登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2001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2003年及2004年陳水扁總統先後頒發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3]

阅历

钟肇政,笔名有九龙、钟正、赵震、路加、路家等。1925年生于台湾省桃园县龙潭乡。1943年淡水中学(现在的淡江中学)毕业之后,升学考试失败

相关写作

1951年4月,他写出第一篇小说《婚后》,投寄《自由谈》杂志,很快获得发表,得到很大的鼓舞,从此勤奋笔耕。1961年完成第一篇长篇小说《鲁冰花》,同年《浊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浊流》发表于《中央日报》。《鲁冰花》类似"少年小说",得过中华文艺奖章及多项奖项。相较于《浊流》的大河气势,属于涓涓细流。《浊流三部曲》﹙《浊流》、《江山万里》、《流云》﹚则是写战后第一代作家的日本经验,它揭露当时台湾人,生命的过去充满辛酸、屈辱、苦难、挫折;生命的未来也因政治大震荡而迷惘不安……他企图冲破迷惘,追求安身立命的依凭,开垦这块心灵地域的荒原。

评论

1974年后任教于东吴大学东语系。1976年后兼任《台湾文艺》主编、吴浊流文学奖主任委员,《民众日报》副刊主编等职。钟肇政继承了台湾新文学前辈作家纯朴、健康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作品植根于台湾的土地,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浓烈的乡土色彩,他以自己的小说为台湾乡土文学创立了清新淳朴的民族风格和本土风味。钟肇政是位奋进不息的作家,他并不满足于自己驾轻就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还大胆吸收借鉴包括西方现代小说在内的各种表现技巧,以丰富文学的艺术表现力。《中元的构图》以古老的民族中元祭典场面为背景,运用时空交错手法,表现人物的潜意识,注重人物心态的分析与揭露,展示主人公阿木的痛苦经历,控诉日本侵略战争给台胞留下的心灵创伤。《轮回》探讨了生与死的神秘境界,小说以患胃癌而濒临死亡的老人奇妙的梦为开端,把老人临死前的丑恶自私及对生的留恋种种心态刻画得毕露无遗,同时围绕在老人周围的老伴、儿女、邻人的心理世界也得到了微妙披露。钟肇政的另一短篇小说《白翎鸶之歌》采用新颖的象征手法,用白翎鸶的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动来反映台湾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显示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多产作家。

陳芳明曾在『新台灣文學史』中,將鍾肇政與葉石濤並稱為『北鍾南葉』,指出兩人當時引領著整個台灣文壇之重要性[4]

作品

他出版的长篇小说有《鲁冰花》、《八角塔下》、《浊流三部曲》、《大坝》、《大圳》、《台湾人三部曲》、《高山三部曲》,中篇小说有《初恋》、《摘茶时节》,短篇小说集有《残照》、《轮回》、《大肚山风云》、《中元的构图》、《钟肇政自选集》、《钟肇政杰作选》;文艺理论有《写作与鉴赏》、《西洋文学欣赏》;翻译有《战后日本短篇小说选》、《砂丘之女及其它》、《金阁寺》、《阿信》、《一朵桔梗花》(与林新生合译)等。

家庭

妻子張九妹於2011年過世,兩人育有2子3女,長子鍾延豪在1985年過世,次子鍾延威的妻子是前民進黨立委蔣絜安[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