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查良釗

於 2019年11月8日 (五) 11:05 由 Cov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简介

查良釗(1897年-1982年12月12日),字勉仲,生於天津,籍貫浙江海寧,查良鑑的胞兄,同時也是查良鏞金庸)的堂兄。中華民國教育家、慈善家。

目錄

簡介

查良釗自清華留美預備學校畢業後赴美國留學,格林內爾學院肄業,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教育學院,後入讀哥倫比亞大學兩年肄業。1922年回國,歷任國立北京師範大學教務長、國立北京八校教職員代表聯席會議主席、河南大學校長、河南省教育廳廳長等。1930年出任華北慈善聯合會總幹事,後任陝西省教育廳代理廳長,翌年又任長江水災振濟委員會常務委員、災區工作組總幹事。1934年出任北平藝文中學校長。抗日戰爭期間,在甘肅天水創辦了國立第五中學。1938年出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訓導長。1945年又任國立昆明師範學院院長。後曾赴印度德里大學任客座教授。赴台後,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訓導長,並且是考試院第二至四屆考試委員。1982年去世。

經歷

民國10年(1921),討論「一戰」善後問題的「華盛頓會議」召開時,他聯合留美同同學蔣廷黻、羅家倫、高仁山等,發起組織中國學生華盛頓會議後援會,被推為執行幹事長,與國內民眾團體和海外華僑相呼應,支援參加會議的中國代表團。民國11年回國,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教務長、河南大學校長(1928.11~1929.5)[1]、河南省教育廳長。曾參加蔡元培等領導的中華教育改進社,並與同仁合辦《教育評論》,提倡科學教育。

民國19年(1930)陝西大旱,隨朱慶瀾從事賑濟,任華北慈善聯合會總幹事,深入災區訪問,發起「三元錢救一命」運動,向各地募款救災,並聯合華洋義賑會修建涇渭渠。後代理陝西省教育廳長,赴災區工作時遭土匪綁架,無錢自贖,被囚81天始告脫險。民國20年(1931)長江大水災,他出任長江水災賑濟委員會常委兼災區工作組總幹事。是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又協助朱慶瀾募捐接濟東北抗日義勇軍。民國23年(1934)重返教育界,任北平藝文中學校長,從事「道爾頓制」實驗,併兼任香山慈幼院副院長。

參考資料

  1. 歷任領導,河南大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