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Naocc讨论 | 贡献2019年5月4日 (六) 10:15的版本 生平: 擴充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er Malinowski,或译为马林诺斯基马凌诺斯基,1884年4月7日-1942年),波兰人类学家。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建立功能论的思想和方法论从事文化的研究,善用田野民族志材料。代表作著有《文化论》,讲述功能派的文化理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典范地展示现代田野工作与民族志方法;《文化动态论》,讲述文化变迁分析的方法,指出文化不是历史的残存,而是人生活的工具。1965年马林诺夫斯基的妻子发表他的日记,引起学术界对他的人格与田野工作的质疑。

生平

1884年出生于波兰南部的克拉考夫,祖父是没落贵族,父亲则是研究斯拉夫语、被称为波兰方言学之父的语言学家,担任亚捷隆大学斯拉夫语言学系系主任,但在马林诺夫斯基14岁时,父亲逝世,由母亲抚养长大,15岁时马林诺夫斯基罹患眼疾,只能待在黑暗房间,因此他休学在家,由母亲教导他拉丁文、数学,后来在医生建议下,母亲带他前往非洲、大西洋等热带地区养病[1]

1902年,马林诺夫斯基进入波兰亚捷隆大学哲学系就读,并修读了波兰文学、数学、物理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他的三位主要老师均深受马赫(Ernst Mach)的认识论影响,其理论具有浓厚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和经验主义色彩,对马林诺夫斯基深有影响[2]。1906年完成博士论文《思想的经济原理》,之后因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马林诺夫斯基再度因病随母亲前往热带岛国旅行,1908年才参加毕业典礼,并到德国莱比锡大学进修,1910年则从母校亚捷隆大学拿到奖学金,至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追随韦斯特马克(Edvard Alexander Westermarck),1912年马林诺夫斯基回到波兰在亚捷隆大学任教,1913年则担任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讲师,教授宗教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并出版了第一本英文著作《澳大利亚土著的家族》,受到剑桥大学芮克里夫布朗(Alfred Radcliffe-Brown)教授、牛津大学马瑞特(Robert Ranulph Marett)教授的赞赏[3]

参考文献

  1. 黄应贵主编,黄智慧著. 当代人类学家 --见证与诠释. 正中书局. 1992: 146–147. 
  2. 王铭铭. 《寂寞田野》:认识马林诺夫斯基“阴暗面”,通向人类学的知识之道. 关键评论. 2019-03-29. 
  3. 黄应贵主编,黄智慧著. 当代人类学家 --见证与诠释. 正中书局. 1992: 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