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14日 (六) 20:25 由 风雨同舟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太学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中央官学,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太学起源== “太学”一词西周时已经有了,…”)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學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古代中央官學,為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

太學起源

「太學」一詞西周時已經有了,《大戴記》中說:「帝入太學,承師問道。」西周太學又名大學,天子和諸侯均設之,「,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不過辟雍和泮宮不是純粹的大學,這地方亦如宮廷,貴族們常在這裡祭祀、舉行宴會、選拔武士、議定作戰計劃。打了勝仗,也到這裡「獻俘」「告功」。這是因為:「古人宮室無多,凡祭禮、軍禮、學禮,及望氣、治歷、養老、習射、遵賢之典,咸行於明堂。而明堂、太廟、太學、靈台咸為一地。」 上古雖然有太學,但明堂、太學混而不分,布政、祭祀、學習各種活動都攪和在一塊兒,不具備封建教育的專業性與系統性,這只能說是太學的萌芽。

沿革

西漢早期,黃老之學盛行,只有私家教學,沒有政府設立的傳授學術的學校。漢武帝罷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後,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始在長安建立太學。最初太學中只設五經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從武帝到新莽,太學中科目及人數逐漸加多,開設了講解《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公羊傳》《穀梁傳》《左傳》《周官》《爾雅》等的課程。漢元帝時博士弟子達千人,漢成帝時增至三千人。王莽秉政,為了樹立自己的聲望,並籠絡廣大的儒生,在長安城南興建辟雍、明堂,又為學者築舍萬區。博士弟子達一萬餘人,太學規模之大,實前所未有。武帝到王莽,還歲課博士弟子,入選的可補官。

發展

中國

漢代始「太學」成為中央在京師所設學宮的正式名稱。漢代,太學作為漢後國學,與之前的國學不同的是確立儒學為正統學問。西漢在長安(今西安)設太學,東漢、西晉在洛陽設太學,東晉在建康(今南京)設太學。在晉代,另設專供公卿大夫子弟學習的國子學,與太學分立,國子祭酒統一掌領國子學、太學。經歷南北朝以後,隋代改為國子監,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國子監撤銷。

朝鮮半島[編輯] 高句麗時代始設太學。新羅時設國學 (學府),高麗設國子監,朝鮮王朝設成均館。

越南[編輯] 陳朝太宗建中八年(1232年)時,實行科舉,其施行方式是設立太學,由太學生參與考試,來取得進士資格。黎太祖黎利登基後在首都昇龍設立國子監。國子監製度一直實施至阮朝,1919年阮朝舉辦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此後科舉廢除,國子監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