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集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10月31日 (四) 09:19 由 Lzj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徐集賢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1]

徐集賢,1986年出生於福建莆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

徐集賢於2005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2012年赴加拿大留學;2017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之後留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8年至2019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和美國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從事聯合博士後研究工作;2019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從事聯合博士後研究工作,同年入選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

徐集賢長期從事新型光電轉換材料和器件的研究 。

2020年9月,獲得第二屆「科學探索獎」(能源環保類)[3]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外文名 ----Jixian Xu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福建莆田

出生日期----1986年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0年9月,獲得第二屆「科學探索獎」(能源環保類)

畢業院校----多倫多大學

學   歷----研究生

學   位----博士

目錄

1人物經歷

2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榮譽表彰

3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86年,徐集賢出生於福建莆田。

2005年9月—2009年6月,就讀於北京理工大學物理電子學專業,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2008年1月—2008年6月,作為交換生前往香港理工大學光信息工程專業學習。

2009年9月—2012年6月,就讀於北京理工大學光學工程專業,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2012年9月—2017年4月,就讀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

2017年4月—2018年1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和美國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從事聯合博士後研究工作。

2019年1月—8月,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美國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從事聯合博士後研究工作;同年,入選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徐集賢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有機、無機光電材料的合成和開發高效、大面積單結、疊層器件開發材料表徵和調控;光物理過程研究材料計算仿真;器件建模和光電仿真 。

徐集賢在新一代太陽能單結和疊層技術領域取得了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成果。例如,提出了PIC(porous insulator contact,多孔絕緣接觸)器件新結構方案,突破了長期存在的「鈍化—傳輸」矛盾問題(Science, 2023);基於p-i-n反式結構,實現了穩態認證效率26.1%、26.7%,多次打破鈣鈦礦電池世界紀錄,登上光伏效率紀錄榜《NREL Best-Research Cell Efficiencies Chart 》和 《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 ;率先實現了效率>27%的晶硅—鈣鈦礦疊層太陽電池,證實了疊層電池超越晶硅極限的可行性(Science, 2020);實現了紅外量子點太陽能光伏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並登上排行表NREL Chart。當前,主要從事高效的硅基—鈣鈦礦疊層電池的研究,突破硅電池長期以來存在的效率限制。組建光電材料和器件研究小組(optoelectronics),協同相關交叉學科 。

學術論著

據2024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站數據,徐集賢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身份在《科學(Science)》《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焦耳(Joule)》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性論文。

Jixian Xu*#, C. C. Boyd#, Z. J. Yu, A. F. Palmstrom, D. J. Witter, B. W. Larson, R. M. France, J. Werner, S. P. Harvey, E. J. Wolf, W. Weigand, S. Manzoor, M. F. A. M. van Hest, J. J. Berry, J. M. Luther, Z. C. Holman, M. D. McGehee*, Triple-halide wide–band gap perovskites with suppressed phase segregation for efficient tandems. Science. 367, 1097–1104 (2020).

Jixian Xu, O. Voznyy, M. Liu, A. R. Kirmani, G. Walters, R. Munir, M. Abdelsamie, A. H. Proppe, A. Sarkar, F. P. G. de Arquer, M. Wei, B. Sun, M. Liu, O. Ouellette, R. Quintero-Bermudez, J. Li, J. Fan, L. Quan, P. Todorovic, H. Tan, S. Hoogland, S. O. Kelley, M. Stefik, A. Amassian, E. H. Sargent*, 2D matrix engineering for homogeneous quantum dot coupling in photovoltaic solids. Nature Nanotechnology. 13, 456–462 (2018).

Jixian Xu, O. Voznyy, R. Comin, X. Gong, G. Walters, M. Liu, P. Kanjanaboos, X. Lan, E. H. Sargent*, Crosslinked Remote-Doped Hole-Extracting Contacts Enhance Stability under Accelerated Lifetime Testing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anced Materials. 28, 2807–2815 (2016).

Jixian Xu, A. Buin, A. H. Ip, W. Li, O. Voznyy, R. Comin, M. Yuan, S. Jeon, Z. Ning, J. J. McDowell, P. Kanjanaboos, J.-P. Sun, X. Lan, L. N. Quan, D. H. Kim, I. G. Hill, P. Maksymovych, E. H. Sargent*, Perovskite–fullerene hybrid materials suppress hysteresis in planar diod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6, 7081 (2015).

Jixian Xu, B. R. Sutherland, S. Hoogland, F. Fan, S. Kinge, E. H. Sargent*,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of absorbing thin films on nanostructured electrodes for short-wavelength infrared photosensing.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7, 153105 (2015).

A. Buin, R. Comin, Jixian Xu, A. H. Ip, E. H. Sargent, Halide-dependent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organolead perovskite materi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7, 4405–4412 (2015).

A. Buin, P. Pietsch, Jixian Xu, O. Voznyy, A. H. Ip, R. Comin, E. H. Sargent, Materials Processing Routes to Trap-Free Halide Perovskites. Nano Lett. 14, 6281–6286 (2014).

人才培養

講授課程

徐集賢承擔了「固體物理」「社會與科學」等教學任務。

學生服務

徐集賢擔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系(14系)本科生黨支部書記、2020級本科生班主任等學生服務工作,在學院黨委領導下開展「黨團一體」的聯動建設。例如,帶領學生走出學校,深入諸多先進材料和製造企業(京東方、蔚來汽車、通威太陽能等)展開系列訪問交流活動,引導本科生樹立「材料強國」的使命擔當;組織開展「Happy Hour師生暨校友交流會」系列活動,以冷餐聚會的輕鬆交流形式聯動本科生和學院教授、優秀校友,聆聽鮮活豐富的個人成長經驗,幫助本科生開闊專業認識、優化職業規劃,樹立創新創業和「材料強國」的信心。所指導的班級和支部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班集體」、「校樣板支部」等榮譽。

榮譽表彰

2020年9月,第二屆科學探索獎(能源環保類)

人物評價

徐集賢作為一名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教育科研工作者,一直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國科學院科苑黨建評)

徐集賢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各科目功課均衡發展、文理俱佳。(海峽輿情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