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列奥尼德·科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Dr Strange讨论 | 贡献2019年4月29日 (一) 12:45的版本 小提琴是童年最愛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列奥尼德·科岗(Leonid Kogan,1924年11月14日-1982年12月17日)二十世紀知名的蘇聯小提琴家,他1947年因於布拉格青年比賽中獲得首獎而在國際嶄露頭角,曾為莫斯科國立音樂學院的教授,並於1965年獲得列寧獎。科崗因其技術精湛,演奏的純淨與廣度而備受讚譽,他被稱為古典主義者,一個精確,優雅,平靜的表演者,幾乎完全掌握了音樂,問題是缺乏激情。他曾被西方的音樂家批評為為蘇聯官方提供支持的聲音,例如他身為一位猶太人,曾在1970年與其他51名蘇聯猶太人共同發表聲明,認為國際社會譴責蘇聯壓迫猶太人,是不實的指控。[1]

小提琴是童年最愛

1924年11月14日在乌克兰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出生,他虽不是生長在一个职业音乐家家庭,但身为摄影师的父母却都是实实在在的音乐爱好者,而且父亲还是一位业余的小提琴手。[2] 科岗从小就对小提琴抱有着特殊的好感,小提琴的样子和声音都使他感到着迷。据他自己所说,在他只有三岁时,如果小提琴不在他的身边他就不肯睡觉,到了五岁,他就试着去拉爸爸的成人小提琴,但总是由于手臂短而够不到琴颈,于是他就三番五次地向父亲请求,最后,他终于得到了一把他能够演奏的儿童小提琴。科岗七歲跟隨家鄉當地的老師Philip Yampolsky學習,但他學琴的頭兩個月甚至無法連續拉奏超過五分鐘;不過老師用啟發的教學方式來教育這位未來的大師,讓他打下良好的的基礎。十歲之後,柯岡搬到了莫斯科,進入中央音樂院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阿布尔朗·杨波斯基(Abram Yampolsky)學習。1941年和莫斯科愛樂共演「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初試啼聲就大獲好評,漸漸闖出名號;十年後,他更在1951年的「比利時女王小提琴大賽」奪魁,一戰成名天下知。1952年起擔任莫斯科音樂院小提琴教授。1958年在孟都 (Monteux) 的指揮下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奏「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成功打響在美國的名聲。1965年得到前蘇聯政府頒發「列寧獎」,1982年於莫斯科附近的小城Mytischi辭世,享年58。[3]

精準完美的演奏技巧

柯岡是一位很細膩又有著高雅演奏方式的音樂家,並且總是把音樂的焦點放在深刻的本質。他的舞台形象總是嚴肅冷靜,看起來似乎不怎麼樂在其中,即使身為教師,他也是不苟言笑。柯岡身形不高但有著一雙大手,這讓小提琴在他手裡演奏時,看起來就像個玩具一樣。他的左手有很好的柔軟度,因此他可以做許多困難的「左手伸展指法」。在舞台上演奏時,他總是沒什麼臉部表情,也沒有任何無謂的身體晃動,這讓聽眾對他在「觀感上」,也產生一種「完全以音樂取勝」催眠般的魔力。他的左右手配合相當協調,音色乾淨的程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尤其快速的跳弓、斷弓技巧、完美的音準總是令樂迷讚嘆。

全家都是音樂家

科崗的妻子(Yelizaveta)也是小提琴家,她是知名鋼琴家埃米爾·格里戈里耶維奇·吉利爾斯(Gilels)的妹妹,妻子經常和他一起演出兩把小提琴的作品。他的女兒尼娜(Nina)是鋼琴家,她曾於1975年在美國的音樂會為科崗伴奏。他的兒子帕維爾(Pavel)也是小提琴家,於1971年在赫爾辛基贏得了國際比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