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兩棲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8月1日 (日) 00:22 由 Tl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兩棲類的棲息環境
前往: 導覽搜尋


兩棲類又稱兩生類,屬於脊椎動物亞門。牠是最早由水中登上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牠的形態和 機能不僅保留適應水生生活的特徵,而且還具有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徵,在脊椎動物的演化過程中屬於由水生到陸生的先趨動物。 兩棲類,顧名思義,是指牠的一生 中有部份時期生活在水中,部份時期生活在陸地;通常幼體在水中生活, 用鰓呼吸;成體在陸地生活,用肺、皮膚和口腔內膜呼吸。[1]

兩棲類介紹

兩棲類是一群可以在水域及陸域生存的生物,包含最常見的就是青蛙及蟾蜍。其生活史必須經過完全水生的蝌蚪期,利用鰓呼吸;經過變態之後,成體大多能適應陸地生活,改用肺呼吸。

大多數兩棲類的皮膚光滑,無鱗片或角質層,其通透性良好,因此防水效果不佳,體內水分容易蒸散,所以即使在陸地上活動,兩棲類生活的範圍也不能離水域太遠。不過兩棲類的體表可以分泌黏液以濕潤皮膚,因此也不至於在陸地上活動時乾死。通透性良好的皮膚不論對幼體或成體的呼吸作用而言都很重要,國外有些兩棲類成體甚至沒有肺,靠皮膚來進行身體內外的氣體交換。

上述這些條件限制了兩棲類在陸域環境的活動範圍,這也是為何當我們在水田或溪邊等水域環境活動時,常常可以看到青蛙或蟾蜍的原因了。那麼可以在水裡游也可以在陸上爬的烏龜,算不算是兩棲類呢?事實上烏龜屬於爬蟲類,它的生活史不需要經過蝌蚪期,也不需要變態,而且它體表有硬殼及角質化的皮膚保護,不像兩棲類體內的水分容易蒸散,所以它不是兩棲類。[2]


兩棲類分類

目前全世界的兩棲類大約有4400種,可分為三大類:

1. 無尾類:身體短寬;有四隻腳,比較長;幼體稱為蝌蚪,有尾巴,成體無尾巴;如青蛙。、蟾蜍。全世界大約3800種;台灣有三十一種,其中二種是外來種。

2. 有尾類:身體圓筒形;有四隻腳,比較短;終身有尾巴且側扁;形態類似蜥蝪;如山椒魚、蠑螈。全世界大約400種;台灣有三種。

3. 無足類:身體細長;沒有四隻腳;短尾巴或無;形態類似蚯蚓;如蚓螈。全世界大約160種;台灣沒有。[3]


兩棲類的棲息環境

在台灣,從海邊至高海拔的山區,都有兩棲類的蹤跡,由牠出現的環境,大致可分為:

1. 在山澗溪流中活動的種類如日本樹蛙、盤古蟾蜍、斯文豪氏赤蛙、褐樹蛙、古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其中斯文豪氏赤蛙、褐樹蛙偏好在流速急的山澗溪流或岩石洞穴出沒,古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喜好在流速緩慢的山澗溪流活動;日本樹蛙則偏好開闊的河床上較緩和的細流活動。

2. 棲息在池塘與沼澤區淺水域的種類如小雨蛙、面天樹蛙、長腳赤蛙、中國樹蟾、牛蛙、腹斑蛙、白?樹蛙。

3. 生活在深水域池塘的種類如貢德氏赤蛙、台北赤蛙、牛蛙、虎皮蛙、金線蛙。

4. 棲息在草地、稻田及茶園的種類如台北樹蛙、黑眶蟾蜍、澤蛙。除此之外,長腳赤蛙與虎皮蛙也會在此環境棲息。

5. 居住在森林底層的種類有黑蒙西氏小雨蛙、史丹吉氏小雨蛙。

6. 艾氏樹蛙喜好在含水的樹洞或竹筒中生殖。

7. 阿里山山椒魚、台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生活在中高海拔的森林底層。

由於人類對土地的過度開發使用,造成水土保持不良,加上溪流池塘水質的惡化及農藥的濫用,使得兩棲類的棲息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和污染,族群數量日益減少,生存危機日益增加。[4]


台灣兩棲類的種類:

台灣已發現的兩棲類中,有尾目一科3種、無尾目五科30種,至於無足目台灣並沒有發現。

有尾目:

即俗稱的山椒魚,體態類似壁虎,但表皮光滑,不具鱗片,多生活在中高海拔,低溫潮濕的森林底層。台灣對山椒魚的分類研究仍在進行中,目前已經分類的有三種:阿里山山椒魚、台灣山椒魚與楚南氏山椒魚。

無尾目:

台灣目前已發現的無尾目,分別有蟾蜍科、樹蟾科、狹口蛙科、赤蛙科及樹蛙科等五科。

  • 蟾蜍科:在眼睛後方有一突起的耳後腺,當受到驚嚇或攻擊時,會分泌出乳白色神經性毒液。皮膚粗糙,體背佈滿疣狀突起。目前台灣發現的蟾蜍有2種,分別是盤古蟾蜍及黑眶蟾蜍,其中前者為特有種。
  • 樹蟾科:樹棲性蛙類,趾端擴大成吸盤,與樹蛙相似,但其胸骨及脊椎骨與蟾蜍科一樣,故名樹蟾,又名雨蛙、雨怪。台灣產有一屬一種,為中國樹蟾。
  • 狹口蛙科:身體嬌小,略成三角形為其特徵。蝌蚪身體透明,成體多在落葉及土堆中活動,不容易找的到。台灣目前發現五種,分別為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史丹吉氏小雨蛙、巴氏小雨蛙及1998年才由楊懿如博士在高雄鳳山地區發現的亞洲錦蛙,此種可能是隨貨櫃而來的外來種。
  • 赤蛙科:無尾目中數量最多的一科,本科蛙類常被捕捉食用。台灣目前紀錄有13種。分別為腹斑蛙、貢德氏赤蛙、豎琴蛙、台北赤蛙、斯文豪氏赤蛙、長腳赤蛙、梭德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澤蛙、古氏赤蛙、虎皮蛙、金線蛙及外來種的牛蛙等。
  • 樹蛙科:趾端具有膨大的吸盤,可以在樹上或牆壁上攀爬為其特徵。台灣紀錄有10種,分別為台北樹蛙、翡翠樹蛙、莫氏樹蛙、橙腹樹蛙、諸羅樹蛙、褐樹蛙、面天樹蛙,以上為特有種,另外還有白頷樹蛙、日本樹蛙及艾氏樹蛙等。[5]


視頻

EmbedVideo is missing a required parameter.


EmbedVideo is missing a required parameter.


EmbedVideo is missing a required parameter.



參考資料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