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個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吳個鈍 | |
---|---|
畫家 | |
出生 | 1916.8 |
國籍 | 中國 |
知名作品 |
《汪亞塵的藝術世界》 《當代書法家書毛澤東和老一輩革命家詩詞集》 《翰墨傳情集》 。 |
吳個鈍[1](Wu Ge Dun,1916年8月-2008年8月)字雪照,號醉陽,室名望山樓。湖州和孚人。1936年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歷任中學師範文史美術教師數樣,擅長小篆及山水與四君子國畫。
生前為湖州新華藝專校友會理事,湖州英士書畫社副社長兼秘書長,當代藏典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湖州市美術家協會顧問。上海美專肄業,又轉到新華藝專讀書,師從黃賓虹、汪聲遠、諸聞韻、潘天壽諸先生學山水與花鳥;師從馬公愚、朱復戡、諸樂三先生學書法篆刻。1936年1月新華藝專畢業後,歷任浙江杭州、湖州與廣西各市縣中學師範學校文史美術教師共四十年,其間曾先後任教務主任、校長、帶校長約七年。退休後,仍在師範學校、職中教書法國畫達十五年。其國畫,擅長於四君子與山水,尤工雪景、月景。書法,楷學歐褚,行學二王米趙,篆先學石鼓金文,後多攻小篆,喜以石鼓圓勁的筆致,金文灑脫多姿的風韻溶於小篆謹嚴工整的結體之中。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賽、大展、並獲獎,發表於全國各類報刊等。 辭條輯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名重吳越
吳個鈍,1916年8月生,浙江湖州和孚人。弱冠時負笈滬上,先肄業於上海美專,後轉學並畢業於上海新華藝專中國畫系。曾師從黃賓虹、汪聲遠、諸聞韻、潘天壽諸先生學山水與花鳥;師從馬公愚、朱復戡、諸樂三諸先生習書法篆刻。自1936年秋起,在浙江杭州、湖州及廣西等地教書育人達40年之久,直至1976年退休,仍在湖州各校傳授藝事、嘉惠後學。同時,致力於書畫、詩文之研究與探索,成績斐然、名重吳越,為「湖州八老」之一。
吳個鈍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早在抗日戰爭前,就擔任杭州蕙蘭中學國文、圖畫教師,浙江淪陷後,西入湘桂,歷任教務主任、校長、報社經理、編輯等職。1949年12月參加桂西南起義,系新華電訊社經理兼編輯、靖西縣人民政府縣屬各級學校接管小組組長。1951年春奉准回歸故鄉,之後,又任吳興縣政協、湖州市政協各屆委員數十年。
1986年11月,湖州英士書畫社成立,吳個鈍先生被推舉為副社長兼秘書長。吳老不做「顧而不問」之「閒人」,置年過古稀而不顧,兢兢業業操持書畫社的一切實務工作。大到籌辦展覽、組織筆會、編輯畫集,小至印製社員證、發放書信等,均親歷親為,一絲不苟。幾年間,把個群眾團體辦得有聲有色。近年來,吳老因年事已高、健康欠佳,遂力辭秘書長一職,讓賢於有能力的年輕人擔當重任,其敬業精神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仲夏,港九回歸在即,吳老欣喜至極,奮筆疾書字畫30餘幅,以表赤子之心。其中有一篆書聯「港歸華夏千旗笑逐百花舞,日照山河一曲聲催萬木歡」入選「慶祝香港回歸華東六省書畫聯展」。7月1日,香港回歸,舉國歡慶。他又揮汗寫詩頌曰:「十萬嶺南燦燦梅,株株遙向燕山開。海風來挽清馨舞,一掃香江百載哀。」結果,由於勞累過甚,加上酷暑難當,老人大病一場。
1997年8月29日,筆者赴湖州望山樓拜望吳老。一進門,就看見老人手捧書冊,晃動着放大鏡在檢索什麼。一問方知其中原委,原來次日吳老要去參加書法家李英先生之個人書法集首發式,別人光顧此類活動,大都象徵性地發一下言,走個過場而已。吳老則不然,因李英先生早年私淑近代書法大家沈尹默,老人便鄭重其事尋出有關沈尹默之藝術資料,撰文以備講演之用。
個鈍先生為人正直,秉性忠厚。一次,山東有一位姓王的青年,因仰慕吳老書藝,寫信求索墨寶。先生感其誠意,先後兩次慨贈佳作,不取分文。對於愛好書畫的學子,老人更是諄諄教導,提攜有加。如今,儘管吳老已退休多年,但他府上不時有後學晚輩前來拜訪求教。
吳老平素雅好詩詞,常以景抒情,以詩入畫;冀能情景交融,詩、書、畫三者契合為一。其詩文30年代就見諸於報刊。繪畫傳統與造化並重,工山水和「四君子」,雪竹、雪松、月景、雪景尤為所長;筆致俊逸、風格雄秀,既異於前賢,也有別於今人。書法勤於大小篆,晚年更以「蜾扁」筆意入篆,絕妙無比。墨跡散見於《汪亞塵的藝術世界》、《當代書法家書毛澤東和老一輩革命家詩詞集》和《翰墨傳情集》等典籍。欣賞過其書畫者不難發現,他的作品上常鈐有一印,名為「古稀今不稀」。先生雖已至耄耋之年,但丹青不老,仍每天筆耕不綴,頗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精神。有鑑於此,他海寧的學生封韻君由衷地寫道:「鈍翁今年逾八旬,老筆能寫吳山色。我愛我師妙丹青,更愛我師德為先。」詩也許稍遜工整,但敬仰之情溢於言表。民間書畫收藏家無極齋主一提起吳老便讚不絕口。湖南宿儒管鋤非先生生前對個鈍先生推崇倍至,並引為畢生知己。著名書畫理論家邵洛羊先生年輕時就對吳個鈍這位新華藝專的高才生十分欽佩,近年來更是給予極高的評價。
2008年8月24日上午,湖州市文聯、民革湖州市委、湖州市美術家協會共同舉辦「吳個鈍先生個人書畫展」,展出吳先生畢生珍貴作品四十餘幅。
近期,隨着湖州最後一位新華藝專學子吳個鈍的離世,一個不為人所特別注目的「時代」由此結束——湖州藝術家與自清末肈始的海派藝術,在「群體傳承及延續」一個多世紀後,「收官」了。考查一個多世紀以來藝術發展脈絡,不難管窺,無論是當年徐悲鴻引入的「西風」,還是建國後刮來的「蘇風」,似乎都未特別影響創立「海派」、「新華藝專」及入學湖州藝子。大都在沐浴各方送來的「春光」之時,雙足還是深入傳統國學,秉承國畫意志,譜寫了幅幅「風景這邊獨好」的圖景。因此,以「海派·新華藝專·湖州藝術家」的流變為經,參以「群體」之面和「個人」之點,粗淺梳理一番他們曾經的探索和奮進,這無論是對弘揚湖州地域文化,還是彰顯鄉賢的人文貢獻與個人成就,及至引領、激勵當下後學的藝術實踐,竊以為均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