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戚元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习包子讨论 | 贡献2022年8月22日 (一) 15:18的版本 (add)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戚元靖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29年4月29日
湖北省武汉市
逝世 1994年11月4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戚元靖(1929年4月29日-1994年11月4日),湖北武汉人,钢铁冶金、建筑工程专家[1]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高级工程师、原部长。

1942年戚元靖进入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并参加工作;194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任党支部兼职书记;1950年到大连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195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之后回国分配在冶金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总院工作;1982年出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1985年出任冶金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3];1993年转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同年11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4]

戚元靖长期从事冶金工业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在冶金工业部设计院的工作期间,直接参与和主持了一批重点钢铁企业的规划方案、厂址选择、设备造型、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 。

人物生平

1929年(民国十八年)4月29日,戚元靖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初,在抗日战争期间,随姐姐奔赴延安 。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进入延安中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学习,并参加工作。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1月,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6月转为正式党员。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冬,在晋察冀边区工业部新华工厂任实习技术员。此后,在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军政大学继续学习。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在河北唐县参加农村土改工作,并任土改工作组组长。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并担任党支部兼职书记 。

1950年,在东北工业部、鞍山钢铁公司任翻译 ,同年到大连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

1951年,由组织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学习,任列宁格勒中国留学生党总支书记,学生会主席。

1956年,回国后分配在冶金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总院(现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工作,先后任工程师、副科长、工程设计队队长、援越专家组组长,院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高级工程师、副院长、院长等职。

1982年,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

1985年9月6日,李先念主席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号),任命戚元靖为冶金部部长 、党组书记(至1993年)。

1991年1月12日,与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国务委员李贵鲜、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等视察天津无缝钢管工程施工现场 。1月30日与冶金部副部长王汝林会见日本新日铁古贺宪介副社长一行5人。2月26日,与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及有关司局负责人在鞍山钢铁公司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鞍钢"八五"计划和1991年生产经营、技术改造方案 。6月,戚元靖身患胃癌并有淋巴转移,他一边与疾病做斗争,一边继续领导冶金部的工作 。

1993年,戚元靖不再担任冶金部部长和党组书记职务,转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工作。

1993年,戚元靖受国务院领导同志委托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筹建中国工程院。

1994年,戚元靖被推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4年11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6年,戚元靖进入冶金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总院,先后参加、主持和组织实施了一大批中国国内重点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新建项目的设计方案和现场工程建设,对宝钢建设,鞍钢改造,马钢、武钢、唐钢扩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解决了许多现场施工中的工程问题,同时还直接组织参加者了一批钢铁企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工程中处理了大量疑难问题,以及援助越南、援助阿尔巴尼亚钢铁企业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1982年起,戚元靖结合冶金行业实际,主持制定了中国冶金工业发展战略,从全局规划了钢铁工业蓝图。在具体推进全国冶金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提出了尽快把钢铁工业转到新技术基础上来,走老企业挖潜改造与新建高水准企业相结合的道路;工艺技术要逐步实现精料、精炼、精轧、精整方针;技术改造的重点目标是品种、质量,大力节能降耗及环境治理。并在具体方法上强调了先进、经济、适用的原则,从国情、厂情出发,采用多层次装备水平。

20世纪90年代初,他主持研究并提出了中国发展冶金工业在品种质量、工艺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和综合经济效益方面上新台阶的目标和任务。他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的培养和选拔,特别是对探索中国工业发展路子,实行新的企业制度等,均提出自己的意见 。

人才培养

戚元靖十分注重干部队伍建设,不分亲疏,任人唯贤,为冶金行业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

荣誉表彰=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

戚元靖
戚元靖院士

患病

1991年6月,戚元靖同志身患胃癌并有淋巴转移。在其后的近两年时间里,他以忘我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一边与疾病做斗争,一边继续领导冶金部的工作。1993年戚元靖同志不再担任冶金部部长和党组书记职务,转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工作。他很快进入角色,并以极大的毅力,忍住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仍继续关心着冶金工业的发展。在癌肿再次转移扩散,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他还忍着剧痛出席中央全会和人大会议,坚持工作在岗位上,与疾病做着最顽强的斗争。

信念

革命信念

戚元靖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信共产主义。他坚决拥护并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政治上始终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待人处事

他十分注重干部队伍建设,不分亲疏,任人唯贤,为冶金行业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他密切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和爱护干部;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同志坦诚相见,推心置腹;他遵守纪律,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勇于承担工作责任和领导责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为人正派,作风严谨,办事公道;他一贯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从不含糊,稳重沉着,正确判断形势,冷静处理问题;他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在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问题的决策过程中秉公抒见,向人民负责;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和关心老同志;他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严格要求和教育子女和亲属,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高级领导干部良好的道德风范。

社会任职

1982年9月-198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增选的中央候补委员

1982年9月-198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90年10月9日, 冶金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名誉理事长[5]

1993年3月-1998年3月,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3月-1998年3月,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3年3月-1998年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第八届副主任委员

人物评价

戚元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充满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长期在冶金战线上工作并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中国冶金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戚元靖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和爱护干部;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同志坦诚相见,推心置腹;他遵守纪律,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勇于承担工作责任和领导责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为人正派,作风严谨,办事公道;他一贯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从不含糊,稳重沉着,正确判断形势,冷静处理问题;他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在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问题的决策过程中秉公抒见,向人民负责;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和关心老同志;他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严格要求和教育子女和亲属,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高级领导干部良好的道德风范 。(大连理工大学评)

早年经历

唐浩明,衡阳市人,1946年10月生于衡阳官宦家庭。其父唐振楚为蒋介石机要秘书,随国民党撤退去台湾,由其伯父抚养。后过继到邓姓人家,起名邓云生。

1965年,唐浩明由衡阳市二中考入华东水利学院,毕业后在江西水电部门工作。

1970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曾经长期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1972年底,唐浩明调回衡阳,任职衡阳地区水电局。

1979年,由于对中国古典文学情有独钟,考入华中师范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古典文学。

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以文学硕士身份任职岳麓书社,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和著述的整理出版工作。== 学术内容 == 一“职务工作” 他现任岳麓书社编审、湖南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会员、湘潭大学兼职教授、省文史研究会副会长,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首届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

先后任《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选注》、《古典文学作品欣赏系列》、《胡林翼集》、《二十世纪湖南文史资料文库》等书的责任编辑或总责任编辑。多次到海外讲学。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他作过专访报道。荣誉纷至沓来,社会兼职众多,而他的本职工作只有两项:编书、写书。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兼职有湖南文史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湘潭大学及湖南商学院客座教授等。在岳麓书社20余年的编辑生涯中,主要从事湖南地方文献的整理编辑工作。

1999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称号,2004年9月当选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2011年连任。

2016年4月7日,湖南省作家协会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省委组织部、宣传部领导出席会议。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张宏益宣读了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唐浩明不再担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版协副主席、湘潭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湖南省文史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岳麓书社首席编辑,被誉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

二、家庭背景 来自衡阳的晚清历史小说家唐浩明,与台湾的渊源极深。他的父亲唐振楚是国民政府考选部部长, 在国民政府时期,曾担任过蒋介石总统的机要秘书,在唐浩明三岁时随国民政府来台,而将唐浩明三兄弟托付给伯父赡养。 由于唐振楚国民党大老的身份,使得其兄长在大陆解放之后,被打成黑五类,惨遭批斗,生活艰难,在不得已的状况下,伯父将唐浩明送给一位工人收养,因此唐浩明有另一个名字叫「邓云生」。

直到唐浩明33岁考上华中师大历史系硕士时,才与父母第一次通信,1985年,与母亲在香港见面,翌年与父亲相见,骨肉分离整整30几年。

目前,唐浩明许多亲友都在台湾,母亲高龄90,在台北生活。两位女儿都在台湾上大学、工作、组成家庭。而他的哥哥唐翼明于80年代中期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师承夏志清教授,90年代赴台任教,目前是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也因为如此,即使父母的文化水平极高,但对唐浩明的影响不大,反倒是他生长的湖南,形塑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杨度曾说过:「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灵山秀水加上重教育的传统,使得湖南于近代中国人才辈出,王夫之、曾国藩、彭玉麟、左宗棠,杨度,谭嗣同、齐白石、黄兴、毛泽东,刘少奇、罗荣桓、夏明翰、朱镕基等,唐浩明就自承,他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至深。

参考来源

  1. 戚元靖(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当代人物网
  2. 戚元靖 ,科普百科网
  3. 戚元靖 ,名人简历网
  4. 戚元靖 ,国搜百科
  5. 戚元靖 ,名人简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