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戚元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5:18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戚元靖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29年4月29日
湖北省武漢市
逝世 1994年11月4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戚元靖(1929年4月29日-1994年11月4日),湖北武漢人,鋼鐵冶金、建築工程專家[1]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工業部高級工程師、原部長。

1942年戚元靖進入延安自然科學院學習,並參加工作;1948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任黨支部兼職書記;1950年到大連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學習;1956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建築工程學院,之後回國分配在冶金工業部黑色冶金設計總院工作;1982年出任冶金工業部副部長;1985年出任冶金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3];1993年轉入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工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同年11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5歲[4]

戚元靖長期從事冶金工業工程設計和工程管理工作。在冶金工業部設計院的工作期間,直接參與和主持了一批重點鋼鐵企業的規劃方案、廠址選擇、設備造型、工程建設和技術改造 。

人物生平

1929年(民國十八年)4月29日,戚元靖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初,在抗日戰爭期間,隨姐姐奔赴延安 。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進入延安中學、延安自然科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學習,並參加工作。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1月,在延安自然科學院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6月轉為正式黨員。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冬,在晉察冀邊區工業部新華工廠任實習技術員。此後,在華北聯合大學、華北軍政大學繼續學習。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在河北唐縣參加農村土改工作,並任土改工作組組長。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並擔任黨支部兼職書記 。

1950年,在東北工業部、鞍山鋼鐵公司任翻譯 ,同年到大連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學習。

1951年,由組織派往蘇聯列寧格勒建築工程學院學習,任列寧格勒中國留學生黨總支書記,學生會主席。

1956年,回國後分配在冶金工業部黑色冶金設計總院(現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工作,先後任工程師、副科長、工程設計隊隊長、援越專家組組長,院革委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高級工程師、副院長、院長等職。

1982年,任冶金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書記。

1985年9月6日,李先念主席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號),任命戚元靖為冶金部部長 、黨組書記(至1993年)。

1991年1月12日,與國務院總理李鵬和國務委員李貴鮮、國家計委副主任葉青等視察天津無縫鋼管工程施工現場 。1月30日與冶金部副部長王汝林會見日本新日鐵古賀憲介副社長一行5人。2月26日,與冶金部副部長殷瑞鈺及有關司局負責人在鞍山鋼鐵公司召開現場辦公會,研究鞍鋼"八五"計劃和1991年生產經營、技術改造方案 。6月,戚元靖身患胃癌並有淋巴轉移,他一邊與疾病做鬥爭,一邊繼續領導冶金部的工作 。

1993年,戚元靖不再擔任冶金部部長和黨組書記職務,轉入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工作。

1993年,戚元靖受國務院領導同志委託與其他領導同志一起,籌建中國工程院。

1994年,戚元靖被推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4年11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5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6年,戚元靖進入冶金工業部黑色冶金設計總院,先後參加、主持和組織實施了一大批中國國內重點鋼鐵企業的技術改造與新建項目的設計方案和現場工程建設,對寶鋼建設,鞍鋼改造,馬鋼、武鋼、唐鋼擴建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建議,解決了許多現場施工中的工程問題,同時還直接組織參加者了一批鋼鐵企業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在工程中處理了大量疑難問題,以及援助越南、援助阿爾巴尼亞鋼鐵企業的設計和建設工作。

1982年起,戚元靖結合冶金行業實際,主持制定了中國冶金工業發展戰略,從全局規劃了鋼鐵工業藍圖。在具體推進全國冶金企業技術改造過程中,提出了儘快把鋼鐵工業轉到新技術基礎上來,走老企業挖潛改造與新建高水準企業相結合的道路;工藝技術要逐步實現精料、精煉、精軋、精整方針;技術改造的重點目標是品種、質量,大力節能降耗及環境治理。並在具體方法上強調了先進、經濟、適用的原則,從國情、廠情出發,採用多層次裝備水平。

20世紀90年代初,他主持研究並提出了中國發展冶金工業在品種質量、工藝技術裝備、現代化管理和綜合經濟效益方面上新台階的目標和任務。他對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幹部隊伍的培養和選拔,特別是對探索中國工業發展路子,實行新的企業制度等,均提出自己的意見 。

人才培養

戚元靖十分注重幹部隊伍建設,不分親疏,任人唯賢,為冶金行業選拔和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 。

榮譽表彰=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

戚元靖
戚元靖院士

患病

1991年6月,戚元靖同志身患胃癌並有淋巴轉移。在其後的近兩年時間裡,他以忘我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一邊與疾病做鬥爭,一邊繼續領導冶金部的工作。1993年戚元靖同志不再擔任冶金部部長和黨組書記職務,轉入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工作。他很快進入角色,並以極大的毅力,忍住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做了大量工作。同時,仍繼續關心着冶金工業的發展。在癌腫再次轉移擴散,生命垂危的最後時刻,他還忍着劇痛出席中央全會和人大會議,堅持工作在崗位上,與疾病做着最頑強的鬥爭。

信念

革命信念

戚元靖同志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信共產主義。他堅決擁護並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堅決擁護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政治上始終自覺地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待人處事

他十分注重幹部隊伍建設,不分親疏,任人唯賢,為冶金行業選拔和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他密切聯繫群眾,平易近人,善於團結和愛護幹部;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同志坦誠相見,推心置腹;他遵守紀律,光明磊落,顧全大局,勇於承擔工作責任和領導責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為人正派,作風嚴謹,辦事公道;他一貫堅持原則,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不含糊,穩重沉着,正確判斷形勢,冷靜處理問題;他勤於學習,勇於探索,實事求是,在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問題的決策過程中秉公抒見,向人民負責;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和關心老同志;他艱苦樸素,清正廉潔、嚴格要求和教育子女和親屬,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和高級領導幹部良好的道德風範。

社會任職

1982年9月-1987年10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增選的中央候補委員

1982年9月-1987年10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1990年10月9日, 冶金工業質量管理協會名譽理事長[5]

1993年3月-1998年3月,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3年3月-1998年3月,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93年3月-1998年3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第八屆副主任委員

人物評價

戚元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充滿着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他長期在冶金戰線上工作並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特別是中國冶金工業、鋼鐵工業的發展付出了畢生精力,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戚元靖平易近人,善於團結和愛護幹部;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同志坦誠相見,推心置腹;他遵守紀律,光明磊落,顧全大局,勇於承擔工作責任和領導責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為人正派,作風嚴謹,辦事公道;他一貫堅持原則,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不含糊,穩重沉着,正確判斷形勢,冷靜處理問題;他勤於學習,勇於探索,實事求是,在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問題的決策過程中秉公抒見,向人民負責;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和關心老同志;他艱苦樸素,清正廉潔、嚴格要求和教育子女和親屬,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和高級領導幹部良好的道德風範 。(大連理工大學評)

早年經歷

唐浩明,衡陽市人,1946年10月生于衡陽官宦家庭。其父唐振楚為蔣介石機要秘書,隨國民黨撤退去台灣,由其伯父撫養。後過繼到鄧姓人家,起名鄧雲生。

1965年,唐浩明由衡陽市二中考入華東水利學院,畢業後在江西水電部門工作。

1970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河海大學前身),曾經長期從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

1972年底,唐浩明調回衡陽,任職衡陽地區水電局。

1979年,由於對中國古典文學情有獨鍾,考入華中師範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古典文學。

198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部,獲文學碩士學位以文學碩士身份任職嶽麓書社,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和著述的整理出版工作。== 學術內容 == 一「職務工作」 他現任嶽麓書社編審、湖南省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會員、湘潭大學兼職教授、省文史研究會副會長,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首屆優秀中青年圖書編輯。

先後任《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選注》、《古典文學作品欣賞系列》、《胡林翼集》、《二十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等書的責任編輯或總責任編輯。多次到海外講學。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對他作過專訪報道。榮譽紛至沓來,社會兼職眾多,而他的本職工作只有兩項:編書、寫書。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兼職有湖南文史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湘潭大學及湖南商學院客座教授等。在嶽麓書社20餘年的編輯生涯中,主要從事湖南地方文獻的整理編輯工作。

1999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稱號,2004年9月當選為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2011年連任。

2016年4月7日,湖南省作家協會召開全體幹部職工大會,省委組織部、宣傳部領導出席會議。省委組織部副巡視員張宏益宣讀了中共湖南省委的決定:唐浩明不再擔任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

現為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省版協副主席、湘潭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湖南省文史工作研究會副會長、中南出版傳媒集團公司董事、嶽麓書社首席編輯,被譽為"中國研究曾國藩第一人"。

二、家庭背景 來自衡陽的晚清歷史小說家唐浩明,與台灣的淵源極深。他的父親唐振楚是國民政府考選部部長, 在國民政府時期,曾擔任過蔣介石總統的機要秘書,在唐浩明三歲時隨國民政府來台,而將唐浩明三兄弟託付給伯父贍養。 由於唐振楚國民黨大老的身份,使得其兄長在大陸解放之後,被打成黑五類,慘遭批鬥,生活艱難,在不得已的狀況下,伯父將唐浩明送給一位工人收養,因此唐浩明有另一個名字叫「鄧雲生」。

直到唐浩明33歲考上華中師大歷史系碩士時,才與父母第一次通信,1985年,與母親在香港見面,翌年與父親相見,骨肉分離整整30幾年。

目前,唐浩明許多親友都在台灣,母親高齡90,在台北生活。兩位女兒都在台灣上大學、工作、組成家庭。而他的哥哥唐翼明於80年代中期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師承夏志清教授,90年代赴台任教,目前是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也因為如此,即使父母的文化水平極高,但對唐浩明的影響不大,反倒是他生長的湖南,形塑了他的文學創作之路。

楊度曾說過:「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靈山秀水加上重教育的傳統,使得湖南於近代中國人才輩出,王夫之、曾國藩、彭玉麟、左宗棠,楊度,譚嗣同、齊白石、黃興、毛澤東,劉少奇、羅榮桓、夏明翰、朱鎔基等,唐浩明就自承,他受湖湘文化的薰陶至深。

參考來源

  1. 戚元靖(中國工程院院士) ,武漢當代人物網
  2. 戚元靖 ,科普百科網
  3. 戚元靖 ,名人簡歷網
  4. 戚元靖 ,國搜百科
  5. 戚元靖 ,名人簡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