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冉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5日 (三) 09:46 由 Jeffrey12358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百科化 調整錯誤的語法)
前往: 導覽搜尋

冉求(前522年-?),名求,字子有,亦稱冉有,東周春秋時代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弟子,少孔子二十九歲。與冉伯牛冉仲弓同族。

冉有多才多藝、性格謙遜、長於政事。政治能力較強,名列「孔門十哲」之政事科。

生平

魯昭公二十年(前522年)出生。孔子仕魯期間,擔任孔子的家臣。孔子離魯。周遊列國,冉求也追隨孔子。哀公年間,冉求回魯,成為季康子的家臣,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從衛國接孔子回到魯國。孔子晚年歸隱魯國,冉有出力不少。

冉有曾為季氏徵稅而被孔子責備,《論語.先進篇》記載:「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論語.先進篇》也有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冉求表達了自己願治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能使足民,一說是人口充足,一說是民眾富足。

武叔(叔孫氏)呼而問戰焉,對曰:君子有遠慮,小人何知(音智)?懿子(孟孫氏)強問之,對曰:小人慮材而言,量力而共(音恭)者也。武叔曰:是謂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閱兵)。孟孺子洩帥右師,顏羽御,邴洩為右(將帥所乘兵車:將帥居左,御馬者居中,衛者執戟居車右。兵車:御者居中,車左之人執弓矢,車右之人執戟以衛)。冉求帥左師,管周父御,樊遲為右。季孫曰:須也弱(樊須,字遟,孔子弟子,是年三十一歲)。有子(冉有)曰:就用命焉(言樊遟懂得服從命令)。季孫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為己徒卒(皆步兵),老幼守宮,次於雩門之外。

五日,右師從之(不積極參戰)。公叔務人見保者(姬為,字務人,魯昭公之子,魯哀公之叔),而泣曰:事充(徭役煩)、政重(賦稅重),上不能謀,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師及齊師,戰於郊,齊師自稷曲。師不逾溝,樊遲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請三刻而逾之。如之,眾從之,師入齊軍。右師奔(逃也),齊人從之(從音縱,追也),陳瓘、陳莊(二人齊將也),涉泗。孟之側(孟孫氏之族人)後入,以為殿,抽矢策其馬,曰:馬不進也(衝鋒陷陣在前者勇,撤退殿後者勇,自謙之辭,不自伐功也)。林不狃之伍曰:走乎(逃也)?不狃曰:誰不如?曰:然則止乎?不狃曰:惡,賢。徐步而死(從容戰死)。師獲甲首八十,齊人不能師。宵,諜曰:齊人遁。

冉有請從之三(從音縱,追也),季孫弗許。孟孺子語人曰:我不如顏羽,而賢於邴洩。子羽銳敏,我不欲戰而能默(雖心有怯戰、想著逃跑的話,忍住不說出來),洩曰:驅之(奔逃也)。公為(公叔務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嬖童姓名曰汪錡,亦用成人葬禮,棺槨等裝殮),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殤,非正規葬禮,多用於未成年者之死,用瓦罐等裝殮)。冉有用矛於齊師,故能入其軍,孔子曰:義也。 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後隨孔子周遊列國。子有多才多藝,性謙遜長於政事,孔子稱讚其才可於千戶大邑,百乘兵馬之家,勝任總管職務。孔子晚年歸隱魯國 ,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顧。唐贈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


評價

  • 孔子稱贊其才可於千戶大邑,百乘兵馬之家,勝任總管職務。

歷代追封

贈徐侯,封彭城翁,後封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