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2月4日 (二) 10:47 由 Keyston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清辨,(梵名 Bhāvaviveka,或 Bhavya約490-570)。音譯婆毘吠伽、婆毘薛迦。又作清辯、明辯、分別明。為六世紀南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之論師,為南方末利耶那國(梵 Malyara)之王族。中觀自續派創始人,著有《般若燈論》、《中觀心論頌》等,立自續因之理,創中觀自續派見。《般若燈論》被諸大論師們共稱為將一切班智達、成就者的修法竅訣歸納總匯的一部殊勝論著。[1] [2]

曾至中印度,師事僧護(梵 Sajgharaksita),勤習大乘經典與龍樹(梵 Nāgārjuna)之教說。後返南印度,宣揚空義,與磨羯陀國護法(梵 Dharmapāla)之瑜伽宗展開「空有之諍」。護法承繼無著世親,說盡空之有;清辨祖述龍樹,主張盡有之空,彼此相破相成。或傳說師返南印度,主持五十餘所伽藍,宣說教法,造中論釋,破斥同為中觀學派的佛護(梵 Buddhapālita)之說,如師所著之般若燈論釋,即可見與佛護之意見相左。晚年隱於馱那羯磔迦國南方山中,口誦真言示寂。 主要著作為大乘掌珍論二卷、般若燈論十五卷及傳入西藏之中觀心論頌等。[1]


參考資料

  1. 1.0 1.1 慈怡法師. 清辨. 佛光大辭典 (中文). 
  2. 這十七位菩薩論師,共同書寫了印度大乘佛教的輝煌. 每日頭條. 2016-11-1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