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汝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Lcfa讨论 | 贡献2022年11月4日 (五) 19:25的版本 (added Category:清朝书法家 using HotCat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汝咸

[3]

中文名字:


陈汝咸(1658—1716),字莘學,別字悔廬,號心齋,又號悔廬,清浙江鄞縣人[1], 順治十五年(1658年)八月出生於清浙江鄞縣人[2],

生平簡介

明察公正

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陈汝咸出任漳浦知县,當時漳浦民間好訟,訟棍從中慫恿以漁利。陳汝咸到任後,一面勸導百姓要和睦遜讓,一面嚴懲訟棍,他聽案辦案明察公正,雖然案牘紛紜,他一訊即決,片刻立盡。如遇命案,他必親臨驗屍,反复諦視,用手指按,仵作也自認不如,百姓不敢欺瞞,從此訟風漸戢。

法立賦均

清初賦役沿襲明製,以致丁糧版籍長期混亂,土豪猾吏狼狽為奸,造成田賦、勞役輕重不均,民苦不堪。陳汝咸認為編查是賦役大政,他親自核算,編糧納戶。把胥役和里長包辦改為人丁歸現籍,產業自主,徵戶自納,編後列榜張布四門,百姓稱快,胥吏無計可施。經三年踐行,法立賦均,百年積弊,一旦廓清。

克己奉公

他還嚴禁巫醫治病,曉示醫術藥方,並親自製藥物施濟貧病。為了實施教化,造就人才,他修文廟,辦義學、聘請名師任教,還親自講授,評議作業,十餘年間,造就一批俊才如蔡世遠阮蔡文藍鼎元莊亨陽陳夢林等,文風大興,成為海濱鄒魯。 此外,陳汝咸還救濟災民,消弭虎患,招安海匪,做了許多好事。他的學生藍鼎元稱讚他“良法養政,不可勝述”。蔡世遠稱讚他:“正己率物,廉以居身,儉以養德,至(浦)之日,一以興利除弊為己任”。十三年來,他克己奉公,身無餘財,家無蓄產。


建月湖书院,塑其象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因南靖多盜,上峰知曉陳汝鹹的德才,調他去治理。漳浦士民得知,相率赴省請留,但未獲准。浦民怕他離開,搬農具塞住署門,高呼“老爺莫去,活我百姓。”陳汝咸只得於深夜假扮巡邏人,悄悄地乘馬從小道出北門離去。 陈汝咸在漳浦县任职13年间,曾组织两次续修《漳浦县志》,第一次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聘请县人进士林绍祖、举人林登虎主编;第二次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再续修。两次续修县志共20卷,陈汝咸亲自撰写“赋役”等篇,为漳浦留下了存史、资政等翔实的珍贵文化遗产。陈漳浦县百姓在他离任后建月湖书院,塑其象永祀之。

開倉散糧,勞累病逝

陳汝咸到了南靖縣,強盜們紛紛自首接受招撫,百姓齊聲稱頌。隨即陳汝咸升任刑部主事,又提拔為御史。當時海盜陳尚義乞降,陳汝咸主動請求讓自己入海招撫。他向康熙帝辭行時,康熙帝關切的囑咐:“你是我身邊大臣。風濤不測,你不必親自下海。”後來隨行的千總果然遇到颶風。任務完成後,陳汝咸回來覆命,康熙帝又關心的說:“你如果和他一起入海,難道不會受驚嗎?” 康熙五十二年,陳汝咸奉命祭祀炎帝、神農、舜帝陵,並慰問駐防官兵,出入苗疆,籌劃治理良策。康熙五十三年,陳汝咸又奉命赴甘肅賑荒。臨行時,康熙帝叮囑:“邊境地區窮苦,恐怕沒什麼好伙食,那裡出產肉蓯蓉、土參,朕也嚐過,味道很好,要吃啊。”陳汝咸叩頭謝恩,但一來到甘肅境內,看見餓殍遍野,就不再吃酒肉了。陳汝咸撫慰饑民,曾經一天徒步翻越九座山,到平涼後,就開倉散糧,並且調運鎮原倉儲糧賑災。最終陳汝咸過於勞累病倒,在固原逝世。官員檢查他的行囊,只有一件衣服,一吊錢。康熙帝聽說陳汝咸去世,悼念不已,連稱:“好官可惜!好官可惜!” 官員愛民是傳統文化,古人評判官員政績時多少要給愛民留下一席之地,一個清官能為百姓帶來多大益處,為社會創造多大價值啊!康熙帝愛護清官,才造就了盛世。相反,貪官橫行的虛假“盛世”被百姓譏為“河蟹盛世”。[3]

陈汝咸著作有《兼山堂遗稿》、《漳浦政略》,还有多篇诗文被载入《漳浦县志·艺文志》。 

詩詞

【晓渡沂水】

朦胧斜月曙星残,药饵和丸当早餐。

晓色渐分人影乱,风声未到客衣寒。

虺■①疲马愁霜滑,彴略溪桥怯路难。

何日故园茅舍稳,闭门高卧日三竿。

[4]

视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