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過年年年過,最憶是童(徐景洲)

於 2025年1月29日 (三) 00:14 由 千柔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過年年年過,最憶是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過年年年過,最憶是童》中國當代作家徐景洲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過年年年過,最憶是童

最盼過年,過年了才會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看的。

買個大豬頭,煮出來,吃豬頭肉,熬豬油,喝骨頭湯。用骨頭湯下麵條,在骨頭湯里放上蘿蔔花生黃豆,放在屋外,凍成豬皮凍,滿滿一大盆,可以吃上個把月。豬頭雖好卻難買,一要緊俏的豬頭票,二要排很長很長的隊。

給長輩磕頭有壓歲錢,少了五角,多了一塊,是筆巨大財富。最好的花銷,是買鞭炮放。放鞭炮有太多樂趣與太大刺激。綁在狗尾上炸得小狗滿街亂竄。壓在破盆里,放在小路上,專等行人過來點燃,一聲轟響,炸得盆跳老高,嚇得人跑老遠。大鞭炮埋地下,上面蓋薄屎,一炮響起,土飛屎散,罵聲四起。啞炮攔腰折斷,點燃一截刺另一截,相互對刺亂轉圈,名曰「老頭刺老嬤」。

街上最熱鬧。在人叢中,在地攤間,竄來竄去找樂子。找來找去,盯住了鞭炮攤。看着一掛一掛的鞭炮,饞得流口水,做夢都想挑着整掛的爆竹盡情放。壓歲錢早買了好吃的,賣廢紙賣牙膏皮換的小錢,只夠買幾個零散爆竹,於是蹲在鞭炮攤前動起壞念頭。眼瞅着賣鞭炮的正侃得入神,朝滿桌鞭炮里扔個煙頭,立刻炸開了花。賣鞭炮的想用雙臂護,炸得棉襖着火眉毛燒焦,逃向牆角。圍觀的小孩們赴湯蹈火般踴躍向前,不是救火,而是趁火打劫。我眼疾手快,抓一大把鞭炮,塞在懷裡,掉頭就竄。回家一看,哈哈,整整三掛鞭炮!真有了整掛的鞭炮卻捨不得一氣放完了,零打碎敲,放了十多天,太過癮。

煙酒糖果肉油糧布豆腐粉絲魚……過年了都多發供應票,家家豐衣足食,人人喜氣洋洋。院子裡壘起大地鍋,炸蘿蔔丸子,蒸饅頭,煮餃子,煮肉骨頭……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終於可以放開肚皮大魚大肉管飽吃。一吃就吃傷了食,脹得肚子鼓鼓的,敲起來咚咚響,要到醫院拿中成藥山楂丸消食。山楂丸酸酸甜甜軟軟綿綿好吃如糖果,一吃就上癮。為吃山楂丸,故意吃傷食。大人也不責怪,還說「過年吃個飽,一年不挨餓」。湊了一年布票,買來大白布,染成灰藍色,人人做身新衣服。母親看着全家面貌煥然一新,咂着嘴說:「真是人是衣服馬是鞍啊!」 過年總要下雪,也只有下了雪,才更像過年。雪又總是下得很大,越大我們越歡。冰天雪地不從早到晚瘋到半夜瘋個夠,那是不會回家的。

過完年,母親會挨個搜身,把沒花完的壓歲錢一一收回交學費。

附錄:

2022年1月21日

【姥爺外孫女返鄉過年對話錄】

聽說姥爺要回老家過年,外孫女整天悶悶不樂,寸步不離。帶她蹦蹦跳跳玩,她說不激動,不想玩,於是就有了下面關於返鄉過年的爺孫對話:

姥爺:姥爺回老家過年,很快就回來。

外孫女:姥爺不要走。

姥爺:回來給你買很多玩具。

外孫女:家裡玩具都沒地方放了,我不要。

姥爺:姥爺回老家看望姥爺的媽媽,你要叫她太太。

外孫女:把太太接我們家來。

姥爺:太太行動不方便,來不了。

外孫女:那把我們家搬到邳州老家去。

姥爺:家怎麼能搬去呢?搬去了爸爸媽媽怎麼住?

外孫女:那你就帶我一個人走。

姥爺:姥爺老家沒有這些動畫圖書。

外孫女:那把我們家的書都搬去。

…… 真是我有來言,她有去語,想了難了,不了了之。

2024年2月24日

去北京帶娃的七年,中秋與春節都必須回老家邳州陪母親過,是傳統習慣,也是長子天職。慶幸母親找到一位特別好的保姆,細心貼心勝過子女,忠厚善良令人感動,真替作子女的減輕了太多的負擔,對她真誠感謝也是必須的。

我只要回到邳州,就像臣子上朝,每天都要變着花樣提着好吃的看望母親一切,前天點心,昨天水果,今天花生瓜子。兩個小時的童言無忌,跟九旬母親逗樂一番,有時話不投機,又是氣吵一番,最後都是哈哈笑着走。

保姆執意讓我帶着她包的餃子回家煮着吃,送我出門,說:你也小心,都快七十的人了,還一個人跑來跑去,慢慢走,別摔着。聞言又是一番感動餃子特別味道,是家鄉悠久的滋味。

別有所感:多子女家庭的事情都像。[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