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龙门山镇”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龙门山镇 </big> ''' |- | <center><img src= width="300"></center> <smal…”)
 
SYM讨论 | 贡献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龙门山镇 </big>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龙门山镇 </big> '''
 
|-
 
|-
| <center><img src= width="300"></center>
+
| <center><img src=https://i.cqdj.cc/forum/201604/06/171845j2sblrmjn4fmlb7m.jpg width="300"></center>
<small>[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small>[http://www.cqdjw.com/thread-598211-1-1.html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第16行: 第16行:
 
|}
 
|}
  
'''龙门山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地处龙门山脉,东与接通济镇、什邡市相连,南接磁峰镇、新兴镇、白鹿镇,西靠都江堰市的龙池镇、虹口乡,北连阿坝州的汶川县。 区域总面积443.49平方千米(原龙门山镇和原小鱼洞镇面积总和)。截至2019年末,龙门山镇辖区户籍人口24242人(原龙门山镇和原小鱼洞镇户籍人口总和)。
+
'''龙门山镇''',隶属于[[ 四川省]] 成都市彭州市,地处龙门山脉,东与接[[ 通济镇]] 、什邡市相连,南接[[ 磁峰镇]] [[ 新兴镇]] [[ 白鹿镇]] ,西靠都江堰市的[[ 龙池镇]] 、虹口乡,北连阿坝州的汶川县。 区域总面积443.49平方千米(原龙门山镇和原小鱼洞镇面积总和)。截至2019年末,龙门山镇辖区户籍人口24242人(原龙门山镇和原小鱼洞镇户籍人口总和)。
 
 清设宝兴场。1992年,乡改镇。2002年7月,更名龙门山镇。2019年12月23日,撤销小鱼洞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门山镇管辖。 截至2021年10月,龙门山镇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龙门山镇复兴路331号。
 
 清设宝兴场。1992年,乡改镇。2002年7月,更名龙门山镇。2019年12月23日,撤销小鱼洞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门山镇管辖。 截至2021年10月,龙门山镇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龙门山镇复兴路331号。
 截至2019年末,原龙门山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 市5 个;截至2019年末,小鱼洞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 市19 个。  <ref>[   (附图)], </ref>
+
 截至2019年末,原龙门山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 市]]5 个;截至2019年末,小鱼洞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 市]]19 个。  <ref>[http://www.cqdjw.com/thread-598211-1-1.html   一个很富有的乡村------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附图)], </ref>
  
 +
=位置境域=
 +
龙门山镇地处龙门山脉,东与接[[通济镇]]、什邡市相连,南接[[磁峰镇]]、新兴镇、[[白鹿镇]],西靠都江堰市的[[龙池镇]]、[[虹口乡]],北连阿坝州的汶川县。区域总面积443.49平方千米(原龙门山镇和原小鱼洞镇面积总和)。
  
 +
=地形地貌=
 +
龙门山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为山区带,主要山脉为龙门山脉,境内最高点太子峰位于九峰村,海拔4818米;最低点位于宝山村龙槽沟口,海拔1000米。
 +
 +
=气候=
 +
龙门山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凉冬雪。多年平均气温10.6℃,1月平均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8℃;7月平均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27℃。无霜期年平均25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840.8小时,年总辐射80千卡/平方厘米。降水量偏高且集中,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
 +
 +
=水文=
 +
龙门山镇境内河道属湔江的源头,主要由银厂沟、五道河及洛河桥沟组成,银厂沟与五道河在海汇桥处汇合后,以下称湔江,至洛河桥由洛河桥沟注入,构成龙门山镇的主要水系。白水河全长30千米。这两条河汇合成湔江,沿九峰、团山、三沟、宝山、国坪村出龙门山镇境,龙槽河全长20千米,流入湔江出龙门山镇境。
 +
 +
=自然灾害=
 +
龙门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泥石流、低温等,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境内的道路、桥梁、给水电气等全部受到损毁,死亡451人,房屋倒塌6.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49亿元。
 +
 +
=自然资源=
 +
龙门山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铜矿、蛇纹矿等,现均已禁止开采,储量达1100余万吨。野生动物主要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红腹角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林麝、[[短尾猴]]、斑羚、大灵猫、水獺、[[猕猴]]、[[小熊猫]]、黑熊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都鲰、彭县似和川西墨鳍鱼,属彭州的特有动物。国家、二级稀有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领春木、延龄草和银杏。还有黄柏、厚朴、杜仲、冬川芎、黄连等药材。
 +
 +
=人口=
 +
2011年末,龙门山镇辖区总人口11519人。 2011年末,小鱼洞镇辖区总人口13251人。
 +
截至2019年末,龙门山镇辖区户籍人口24242人(原龙门山镇和原小鱼洞镇户籍人口总和)。
 +
 +
=经济=
 +
===综述===
 +
2011年,原龙门山镇财政总收入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万元,比上年增长10%,是1949年的105倍,比1978年增加15倍。从各种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00万元,增值税400万元,企业所得税200万元,个人所得税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5%、4%。人均财政收入720.4元,比上年增长14%,是1949年的120倍,比1978年增加18倍。
 +
2011年,原小鱼洞镇财政总收入215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9万元。从各种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4万元,增值税106万元,企业所得税46万元,个人所得税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8.5%、9.2%、7.9%。人均财政收入410元,是1949年的100倍,比1978年增加20倍。农民人均收入7662元。
 +
截至2019年末,原龙门山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5个。
 +
截至2019年末,小鱼洞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19个。
 +
 +
===农业===
 +
原龙门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泥石流、低温等,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境内的道路、桥梁、给水电气等全部受到损毁,死亡451人,房屋倒塌6.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49亿元。
 +
 +
===工业===
 +
2011年,原龙门山镇工业总产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7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0.1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
 +
 +
=社会事业=
 +
===教育事业===
 +
2011年末,原龙门山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09人,专任教师6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564人,专任教师6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公办)30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60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16.2%、16.5%。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6.1%,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
 +
===科学技术===
 +
2011年末,原龙门山镇有科学技术协会1个,科普宣传人才45人,农业技术人才1人,农村实用人才120人。
 +
 +
===文化事业===
 +
2011年末,原龙门山镇有文化艺术团体6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648平方米;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30平方米,藏书4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人。
 +
 +
===医疗卫生===
 +
2011年末,原龙门山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3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张,固定资产总值0.58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8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人、执业(助理)医师0.4人、注册护士0.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7万人次,出院病人700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万人,参合率99%。
 +
 +
===社会保障===
 +
2011年,原龙门山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3户,人数190人,支出44.5万元,月人均195元,比上年增长10%;城市医疗救助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90人次,共支出3.7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1户,人数322人,支出0.6万元,月人均105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人,支出0.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9人,支出4.1万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医疗救助20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22人次,共支出4.9万元,比上年增长2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1.8万元,比上年增长9%。社区服务设施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6个。新增就业人员10人,有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人。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10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基金支出合计210万元,比上年增长2.4%。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526人,参保率90%。
  
 
=参考来源=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2024年6月25日 (二) 15:33的最新版本

龙门山镇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龙门山镇

所属地区: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龙门山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地处龙门山脉,东与接通济镇、什邡市相连,南接磁峰镇新兴镇白鹿镇,西靠都江堰市的龙池镇、虹口乡,北连阿坝州的汶川县。 区域总面积443.49平方千米(原龙门山镇和原小鱼洞镇面积总和)。截至2019年末,龙门山镇辖区户籍人口24242人(原龙门山镇和原小鱼洞镇户籍人口总和)。 清设宝兴场。1992年,乡改镇。2002年7月,更名龙门山镇。2019年12月23日,撤销小鱼洞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门山镇管辖。 截至2021年10月,龙门山镇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龙门山镇复兴路331号。 截至2019年末,原龙门山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5个;截至2019年末,小鱼洞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19个。 [1]

位置境域

龙门山镇地处龙门山脉,东与接通济镇、什邡市相连,南接磁峰镇、新兴镇、白鹿镇,西靠都江堰市的龙池镇虹口乡,北连阿坝州的汶川县。区域总面积443.49平方千米(原龙门山镇和原小鱼洞镇面积总和)。

地形地貌

龙门山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为山区带,主要山脉为龙门山脉,境内最高点太子峰位于九峰村,海拔4818米;最低点位于宝山村龙槽沟口,海拔1000米。

气候

龙门山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凉冬雪。多年平均气温10.6℃,1月平均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8℃;7月平均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27℃。无霜期年平均25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840.8小时,年总辐射80千卡/平方厘米。降水量偏高且集中,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

水文

龙门山镇境内河道属湔江的源头,主要由银厂沟、五道河及洛河桥沟组成,银厂沟与五道河在海汇桥处汇合后,以下称湔江,至洛河桥由洛河桥沟注入,构成龙门山镇的主要水系。白水河全长30千米。这两条河汇合成湔江,沿九峰、团山、三沟、宝山、国坪村出龙门山镇境,龙槽河全长20千米,流入湔江出龙门山镇境。

自然灾害

龙门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泥石流、低温等,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境内的道路、桥梁、给水电气等全部受到损毁,死亡451人,房屋倒塌6.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49亿元。

自然资源

龙门山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铜矿、蛇纹矿等,现均已禁止开采,储量达1100余万吨。野生动物主要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红腹角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林麝、短尾猴、斑羚、大灵猫、水獺、猕猴小熊猫、黑熊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都鲰、彭县似和川西墨鳍鱼,属彭州的特有动物。国家、二级稀有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领春木、延龄草和银杏。还有黄柏、厚朴、杜仲、冬川芎、黄连等药材。

人口

2011年末,龙门山镇辖区总人口11519人。 2011年末,小鱼洞镇辖区总人口13251人。 截至2019年末,龙门山镇辖区户籍人口24242人(原龙门山镇和原小鱼洞镇户籍人口总和)。

经济

综述

2011年,原龙门山镇财政总收入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万元,比上年增长10%,是1949年的105倍,比1978年增加15倍。从各种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00万元,增值税400万元,企业所得税200万元,个人所得税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5%、4%。人均财政收入720.4元,比上年增长14%,是1949年的120倍,比1978年增加18倍。 2011年,原小鱼洞镇财政总收入215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9万元。从各种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4万元,增值税106万元,企业所得税46万元,个人所得税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8.5%、9.2%、7.9%。人均财政收入410元,是1949年的100倍,比1978年增加20倍。农民人均收入7662元。 截至2019年末,原龙门山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5个。 截至2019年末,小鱼洞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19个。

农业

原龙门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泥石流、低温等,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境内的道路、桥梁、给水电气等全部受到损毁,死亡451人,房屋倒塌6.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49亿元。

工业

2011年,原龙门山镇工业总产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7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0.1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原龙门山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09人,专任教师6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564人,专任教师6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公办)30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60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16.2%、16.5%。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6.1%,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原龙门山镇有科学技术协会1个,科普宣传人才45人,农业技术人才1人,农村实用人才120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原龙门山镇有文化艺术团体6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648平方米;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30平方米,藏书4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原龙门山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3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张,固定资产总值0.58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8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人、执业(助理)医师0.4人、注册护士0.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7万人次,出院病人700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万人,参合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原龙门山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3户,人数190人,支出44.5万元,月人均195元,比上年增长10%;城市医疗救助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90人次,共支出3.7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1户,人数322人,支出0.6万元,月人均105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人,支出0.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9人,支出4.1万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医疗救助20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22人次,共支出4.9万元,比上年增长2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1.8万元,比上年增长9%。社区服务设施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6个。新增就业人员10人,有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人。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10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基金支出合计210万元,比上年增长2.4%。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526人,参保率90%。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