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方干处士」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行 1: | 行 1: | ||
− | +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 | ||
+ | |<center><img src=https://hellorfimg.zcool.cn/provider_image/preview260/hi2245512572.jpg?x-image-process=image/format,webp width="310"></center> | ||
+ | <small>[https://www.hellorf.com/image/similar/hi2244881990?source=zcool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small> | ||
+ | |} | ||
《'''悼方干处士'''》是一首古代[[诗歌]],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 《'''悼方干处士'''》是一首古代[[诗歌]],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
於 2024年6月30日 (日) 20:27 的最新修訂
《悼方干處士》是一首古代詩歌,詩歌被譽為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和最高體現,同時詩歌也是時代、歷史文化沉澱的結果。中西方詩歌迥然不同,分別體現了中西方的文化、藝術、美學、文論的綜合成就。對中西詩歌進行比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觀必要,也是研究和發展我國詩歌的主觀要求。
中國的詩歌[1]歷來受到世界的關注,精煉的語言、優美的意境是其標誌特徵,西方的詩歌同樣的耀眼奪目,我們可以從數量浩大的詩作中發現許多不朽的傳世之作。中西的詩歌在體式、內容、結構等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處,但也不難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的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繫。
“ |
先生在世日,只向鏡湖居。明主未巡狩,白頭閒釣魚。 煙莎一徑小,洲島四鄰疏。獨有為儒者,時來吊舊廬。 |
” |
— [唐代]虛中 |
目錄
西方詩歌發展歷程
西方的詩歌發展大致分為:
第一階段:遠古時期(前40世紀至5世紀)古埃及,古巴比倫。
第二階段:古希臘、羅馬時期(前8世紀至公元5世紀)。
第三階段:中世紀(5至15世紀),亦可稱聖經詩歌時期[2]。
第四階段:文藝復興時期(14至16世紀),偉大詩人有英國的莎土比亞、意大利的彼得拉克等。
第五階段:古典主義時期,(17至18世紀),有彌爾頓、伏爾泰等歷史名人。
第六階段:浪漫主義(18至19世紀),詩歌群星璀璨,俊採風流。德國有歌德;英國有布萊克、彭斯,有湖畔派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及雪萊、拜倫、濟慈三個少年天才;法國有雨果;俄國有普希金;美國惠特曼;匈牙利有裴多菲、等等。
第七階段:唯美主義、象徵主義、意象派超現實主義、先鋒派各種風格的詩層出不窮,東西方碰撞、交流,融合已近百年,流風所及,以至於今。
參考文獻
- ↑ 中國詩歌的吟誦之妙,搜狐,2017-04-05
- ↑ 【聖經題材詩歌】靈風吹徹 | 西方文學經典《聖經》的文字之美不容錯過,搜狐,201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