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平县实验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ic.quanjing.com/92/99/QJ8198443892.jpg@!350h width="310"></center>
 +
<small>[https://www.quanjing.com/category/126287_13.html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small>
 +
|}
  
 
'''东平县实验中学''',1986年建校,是[[东平县]]初中阶段唯一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现有96个教学班,5280名学生,370名教师。在悠久的历史传统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下,着力于探寻“人”的成长教育核心价值,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与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动力,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大环境,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拔节助力。
 
'''东平县实验中学''',1986年建校,是[[东平县]]初中阶段唯一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现有96个教学班,5280名学生,370名教师。在悠久的历史传统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下,着力于探寻“人”的成长教育核心价值,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与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动力,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大环境,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拔节助力。

於 2024年6月20日 (四) 22:13 的最新修訂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東平縣實驗中學,1986年建校,是東平縣初中階段唯一的省級規範化學校。學校現有96個教學班,5280名學生,370名教師。在悠久的歷史傳統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澱下,着力於探尋「人」的成長教育核心價值,創新勞動教育形式與內容,不斷激發學生內在的生命動力,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勞動大環境,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拔節助力。

學校簡介

勞動實踐教育是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勞動實踐教育具有「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逸美、以勞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功能。結合學校「崇德 商智 健體 蘊美」的校訓和「我是勞動小能人」的勞動實踐教育主題,我們將勞動教育的目標確定為「出彩小能人、精彩大人生」。通過開展「自我服務勞動、學校校務勞動、家庭家務勞動、社區公益勞動」,培養學生勞動觀念,提升勞動態度、能力、習慣等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責任到人--自己事情自己做

加強組織的領導、引導和督導

成立了學校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勞動教育評價機制和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切實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學校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孟昭君校長任組長,學校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由政教處、教導處負責管理和安排,由各處室級部具體實施,制訂相關規章制度,要求做到工作有計劃、階段有總結、過程有記載、活動有落實、效果有督促,真正把勞動教育[1]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堅持宣傳引領、實現潤德化人

為實現勞動教育工作的常態化、持續化,通過文化展板、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等宣傳陣地,讓勞動教育隨處可見、隨時可學;在日常專題教育、班級主題班會、儀式活動中聚焦勞動教育主題,倡導勞動教育理念、弘揚勞動光榮的主旋律,在製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凸顯了學校抓實抓好勞動實踐教育的立意。

發揮課堂主渠道功能,做到學科相融、相扣、相撐

在課程設置上,我們形成了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和課堂實踐體系;勞動實踐課堂與其他科目一樣,有課表安排,有兼職教師,有活動安排;同時針對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生特點,設置內容全面而具體的勞動實踐社團課程,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實踐,讓學生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實現由單純傳授知識到素質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2]

線上勞動實踐,彰顯特色持久

在居家線上教學期間,學校擬定了《東平縣實驗中學勞動實踐活動致家長一封信》,組織開展了線上勞動實踐展示活動。我校學生在戰「疫」中實現自我服務的主要形式。主動承擔家務勞動,為父母做一頓飯菜。學校對同學們居家的勞動實踐活動開展了專項展示活動。同時同學們自覺擔任起了「監督員」,及時提醒家人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在創新和服務中感知多樣的勞動形式、勞動內涵,加強「人人出彩、個個能行」的勞動體驗,讓其成為學生特殊時期的「知行課堂」。

參考文獻

  1. 勞動教育的內涵,光明網,2019-10-29
  2.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及策略研究,豆丁網,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