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产能利用率」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产能利用率'''是一个专有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ref>[https://www.sohu.com/a/576642268_12…”)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30717/8592ad5b966e4a52a508a3a20fd93184.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700799689_561670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产能利用率'''是一个专有名词。
 
'''产能利用率'''是一个专有名词。

於 2024年6月29日 (六) 08:20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產能利用率是一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產能利用率是指實際產出與生產能力的比值。其中,企業的實際產出是指報告期內生產的產品產量或產值;企業的生產能力是指在報告期內,在勞動力、原材料、燃料、運輸等保證供給的情況下,生產設備(機械)保持正常運行,企業可能實現的、並能長期維持的產品產出。

產能利用率數據能夠反映市場供求關係和經濟景氣程度,對形勢判斷、政策制定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產能利用率計算公式

實際產出和生產能力既可以是價值量指標也可以是物量指標,計算時分子分母保持一致即可。我國採用價值量指標。

產能利用率指標可以採用統計調查法直接測算,也可以採用成本函數法、峰值法、協整方法等間接測算。統計調查法反映的是工程性質的產能概念,數據直觀、可比、連續,結果較為可靠,因此在實踐中被廣泛使用,世界上具有一定規模的國家和經濟體,均由政府機構組織實施,用該方法測算產能利用率並定期公布。

我國國家統計局也採用直接的統計調查法測算工業產能利用率數據,對工業企業進行抽樣調查,並推算總體,測算全國工業和主要行業產能利用率。

在抽樣中,對於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採取全部抽取,規模以上小微企業採取分層抽取的方式(抽樣率為10%),一共抽取9萬多家企業(2019年數據)進行調查。調查的所有樣本企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0%以上。

該調查每季度實施一次。調查中,收集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態、產能利用率、總產值、產能利用率較上季度提高和下降的原因等資料。

匯總測算時,首先根據產能利用率公式推算每個調查企業的生產能力,即生產能力=實際產出/產能利用率。其中實際產出為該企業在報告期內的產值,產能利用率為該企業填寫的產能利用率數據。在得到每個企業的生產能力後,結合產值數據(即實際產出)、權重(在抽樣時賦予企業),可匯總得出全國以及分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數據。

例如,某規模以上小微工業企業在抽樣時權重為5,填寫報告期內產能利用率為85%,產值為3000萬元。則可以推算出該企業的產能為3000萬元÷85%=3529萬元。在進行匯總時,該企業的匯總產值和產能都需要乘以權重5再與其他企業匯總計算。

此外,國家統計局每年還單獨進行主要產品生產能力調查,統計的品種在40個左右。

產能利用率數據分析

2017年四季度開始,國家統計局定期公布工業產能利用率數據,包括全國工業、三大門類以及主要工業行業的季度數據,數據未經季節調整。同時公布了2006年有調查以來的年度產能利用率歷史數據。

產能利用率數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淘汰落後產能、去過剩產能等措施切實改善了工業產能利用狀況,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從2015年74.3%、2016年73.3%的低位提高至2017年的77%,2018和2019年產能利用率也保持在合理水平。產能利用率的回升反映出,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減少,產能過剩行業市場加速出清,市場供求關係明顯改善。

從所發布的季度數據看,2017年1季度至2019年4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總體平穩。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一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降至67.3%的低位,而隨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工業企業逐步復工復產,工業產能利用率於二季度顯著回升至74.4%,三季度進一步回升至76.7%的較高水平,呈現逐季回升態勢,反映了企業復工復產成效和產能利用狀況的改善。

產能利用率的評估和使用

在研究產能利用率調查方法時,參考和借鑑了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比如調查頻率採用季度,抽樣指標採用產值,應用抽樣法和大中型企業全面調查的組合確定調查範圍,測算採用加權計算法等,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經濟體的產能利用率調查方法較為接近。數據從方法上具有較完備的理論基礎。

在數據表現上,行業產能利用率經常出現與經濟周期較為一致的短期波動,原因是生產計劃的調整往往非常頻繁,而產能的調整則相對遲緩。一般來說,過高的產能利用率預示着產能存在缺口,有通貨膨脹的風險,需加大投資力度,而過低的產能利用率則預示着產能過剩或產能結構不合理。以美國為例,在1972—2009年間,美國工業總產能利用率平均值是80.6%,製造業行業平均是79.2%,其幾十年間的經濟數據曾經充分驗證,當產能利用率超過82%的閥值時,通貨膨脹開始加快。因此通常認為,78%—82%是美國工業的長期均衡產能利用率。我國2006—2019年的產能利用率十二年平均值為77%左右。

判斷產能利用率的高低,除了與長期均衡值或平均值相比,還應注意:首先,分季度的產能利用率具有季節性,呈現一季度偏低,四季度偏高的特點;第二,不同行業因生產特點不同,均衡利用率的範圍也不同,不宜將不同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進行直接對比;第三,產能利用率高低與當地的發展水平、經濟結構有關,因此將不同國家的產能利用率高低進行對比時,推斷結論應該謹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