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间投入」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中间投入'''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方块文字,如汉字<ref>[https://www.sohu.com/na/…”)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109/eac276e7f9e94448bdc4c17eb4f5d945.pn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627307294_121119368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中间投入'''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中间投入'''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於 2024年6月27日 (四) 23:35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間投入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中間投入也稱中間消耗,指常住單位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和使用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資產價值。中間投入反映用於生產過程中的轉移價值,一般按購買者價格計算。

術語解釋

購買者價格,是購買者購買單位貨物或服務所支付的價值,但不包括所有可抵扣的增值稅,等於生產者價格加上不可抵扣的增值稅、商業毛利和購買者為取得貨物所發生的運輸費用。

生產者價格,是生產者生產的每單位貨物或服務產出從購買者那裡所獲得的價值,但不包括其中向購買者開列的增值稅,也不包括向購買者收取的運輸費用。生產者價格等於基本價格加上除增值稅之外的產品稅,減去產品補貼。

基本價格,是生產者將自己生產的貨物或服務出售給購買者時獲得的,扣除了生產或銷售時應付的所有稅,再加上所獲得的所有補貼後的金額。不包括商業毛利和貨物離開生產單位後發生的運輸費用。

2008年SNA中闡述的三者之間的關係是:

生產者價格=基本價格+產品稅(不包括增值稅)-產品補貼

購買者價格=生產者價格+不可抵扣的增值稅+運輸費用和商業毛利

上述關於基本價格、生產者價格和購買者價格的定義,是2008年SNA的規定。在我國目前的核算實踐中,採用生產者價格核算行業總產出和增加值,但我國生產者價格實際上與上述定義有所不同,生產者向購買者開列的不可抵扣的增值稅包括在生產者價格中,購買者價格對於增值稅也做相應處理,即:

我國生產者價格=基本價格+產品稅(包括不可抵扣的增值稅)-產品補貼

我國購買者價格=我國生產者價格+運輸費用和商業毛利

這樣處理的主要原因在於,如果生產者價格不包括增值稅(增值稅屬於價外稅),那麼在核算三次產業和各行業增加值時,都將不包括增值稅,需要單獨一筆列示,這樣國內生產總值等於三次產業或各行業增加值之和再加上增值稅,三次產業或各行業增加值相加不等於國內生產總值。這種處理方法與我國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國內生產總值分產業分行業結構數據的認知相悖,也不易與一些中長期規劃中設定的第三產業比重等目標銜接。需要指出的是,在進行產業結構數據的國際比較時,需要注意我國各產業和各行業增加值中包括增值稅,有些國家則不包括,直接比較不完全可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