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收入使用」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收入使用'''是一个名词术语。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ref>[https://www.…”)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1218/5b6e48d806d54527ba00e32f7119a7d5.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788583927_120363882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收入使用'''是一个名词术语。
 
'''收入使用'''是一个名词术语。

於 2024年6月27日 (四) 08:23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收入使用是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收入使用指可支配總收入用於最終消費和總儲蓄。具體內容包括:

最終消費包括住戶部門、廣義政府部門和為住戶服務的非營利機構部門的最終消費。最終消費有最終消費支出和實際最終消費兩個口徑,最終消費支出對應於可支配總收入,實際最終消費對應於調整後可支配總收入。

總儲蓄,指可支配總收入減去最終消費之後的餘額,是可用於非金融投資的資金來源。非金融企業部門和金融機構部門沒有消費,其總儲蓄等於其可支配總收入。國內各機構部門的總儲蓄之和為國民總儲蓄。計算公式為:

機構部門總儲蓄=該部門可支配總收入-該部門最終消費支出=該部門調整後可支配總收入-該部門實際最終消費

國民總儲蓄=∑國內各機構部門總儲蓄=國民可支配總收入-∑最終消費支出=國民可支配總收入-∑實際最終消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