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对敲」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对敲'''是一个专用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ref>[https://cul.sohu.com/a/533909977_12023714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10/93e4458db09041bab7c62b8e655c13ef.pn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307037525_100194074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对敲'''是一个专用名词。
 
'''对敲'''是一个专用名词。

於 2024年6月25日 (二) 22:49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對敲是一個專用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對敲也稱為相對委託或合謀,是指行為人意圖影響證券市場行情,與他人通謀,雙方分別扮演賣方和買方角色,各自按照約定的交易券種、價格、數量,向相同或不同的證券經紀商發出交易委託指令並達成交易的行為,即一方做出交易委託,另一方做出相反交易委託,依事先通謀的內容達成交易。

對敲的特徵

特徵一,從成交價格來看,在k線圖連續出現一系列小正線,正線實體接近,沒有出現大的漲跌,而且股票價格幾乎沒有倒退,明顯的人為控制痕跡,這往往是推高股價的主要敲打。但是,這種陽的持續重疊的趨勢不會無限期地持續下去,往往會以跳水告終。

特徵二,從成交量上看,短期市場成交量可以成倍提高放大而股價指數漲幅水平有限的個股,通常為主力對敲所致。有些企業個股分析短期升勢較快,但成交非常誇張地放出來了巨量,這些量中的水份亦較大。

特徵三,從每筆交易的角度來看,單筆交易的數量較大,往往是整數,比如100、500,買賣訂單的數量都接近手中的數量,這種情況下,通常買賣雙方是同一個人,即敲門的行為。一旦出現連鎖式上漲,即股價已進入最後衝擊階段,這時候可以快進快出,獲得一些報酬。

主力對敲的目的

主力進行對敲一般存在以下幾個目的:

1、低價收購籌碼

主力在建倉階段,為了降低其持倉成本,會採取對敲的投資策略,即先賣出一部分股票,導致股價下跌,引起投資者跟着賣出股票,再以較低的價格大量的收購籌碼。

2、減輕高位拋盤壓力

主力為了減輕高位拋盤的壓力,會在股票拉升過程中大量的買入該股,拉升股價。

3、洗盤

在震倉中,主力為了洗掉散戶,進行對敲,即先賣出一部分股票,導致股價下跌,讓散戶認為主力在出貨,拋出手中的籌碼,主力再進行拉升,減輕個股後市的上漲壓力。

4、出貨

當股價漲到一定高度時,主力為了方便出貨,會先買入一部股票,讓投資者誤認為股票會創立新高,而大量的買入,主力趁此大量的派發手中的籌碼。

莊家操盤常用對敲,過去一般是為了吸引散戶跟進,而現在則變成了一種常用的操盤手段,建倉時對敲、震倉時對敲、拉高時對敲、出貨時對敲,做反彈行情仍然運用對敲。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