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对外贸易依存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中国专有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ref>[https://www.sohu.com/a/576642…”)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30919/662b4f6cac0e40e096034d9d0ab6fb9a.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721740652_121687424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中国专有名词。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中国专有名词。

於 2024年6月21日 (五) 07:27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對外貿易依存度是中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對外貿易依存度的英文為foreign-trade dependence,縮寫為FTD。它是指一國進出口總額與其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之比,又叫對外貿易係數。是衡量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對進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的一個指標,一般以該國在一定時期內進出口貿易值占該國同時期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表示。

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分類

它體現本國經濟增長對進出口貿易的依附程度,也是衡量一國貿易一體化的主要指標。根據貿易流向的不同可將FTD分為出口貿易依存度(export dependence,ED)和進口貿易依存度(import dependence,ID),分別是出口貿易總值和進口貿易總值與當年GDP的比值。

比重的變化,意味着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所處地位的變化。比重越大,說明該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越大,反之則小。由於各國經濟發展的水平不同,對外貿易政策的差異,國內市場的大小不同,導致各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有較大差異。

對外貿易依存度的測算方法

按照上面定義,外貿依存度最普遍的計算方法是進出口額與GDP的比值。由於這種計算方法簡單,所以被廣泛使用,特別是當一國對外貿依存度進行時間序列比較時常常使用該方法。但是這種算法沒有考慮GDP中產業結構的組成,例如第三產業中很大一部分屬於不可貿易產品,如果一個國家第三產業比重高,那麼按這種方法計算的外貿依存度就較低。

對外貿易依存度=進出口商品總額/國民生產總值(GDP)

出口貿易依存度(ED)=出口貿易總值/國民生產總值

進口貿易依存度(ID)=進口貿易總值/國民生產總值

決定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基本因素:

一是經濟規模。也即一國GDP的大小。一般而言,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小國的貿易依存度大於大國,其主要原因是小國本身的資源和市場比較有限,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須依靠進出口。相比之下,大國由於本身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廣闊等因素,對外部經濟依賴程度不大,外貿依存度相對較低。

二是國民收入的構成。三次產業變動對外貿依存度有很大影響,而產業結構又與一國發展階段有關。處於經濟初級發展階段的國家,由於農業比重較大、製成品比重不高、出口競爭力不強等原因,一般外貿依存度較低。另一方面,發達國家中可貿易程度較小的第三產業(服務業)占有較高比重,因此它們的外貿依存度通常也不高。相比之下,處於經濟發展中期階段的國家由於第二產業比重高,產品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所以外貿依存度較高。從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史可以觀察到,它們的外貿依存度經歷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變化。

三是經濟發展戰略以及由此導致的對外開放程度。它也是影響外貿依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採取出口導向發展戰略的國家,如亞洲四小龍,常常通過低估本幣匯率、採取出口獎勵等政策手段壓低出口部門的生產成本,使國內資源更多地流向對外部門,同時這些國家又受本身市場、資源等限制,為保證出口增長還需要進口原材料等上游產品,因此這些國家外貿依存度會更高一些。與此相反,採取內向型發展戰略的國家外貿依存度一般較低。

四是匯率水平的影響。匯率水平高低,對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影響分為直接和間接影響兩種。直接影響是,由於匯率水平影響到國內外價格比,所以它對外貿依存度的分子、分母都產生影響。例如,當一國本幣被低估時,以外幣衡量的GDP會低估,這樣計算出來的外貿依存度就較高,反之則反是。間接影響是,匯率往往是一國外貿政策的工具,如實行出口導向的國家選擇採取匯率低估政策,那麼會促使對外部門在經濟中比重的提高,從而導致外貿依存度發生相應的變化。

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變化情況

第一階段:穩步上升階段(1978-1989)。這個期間,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3624億元增加到16909億元;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加到1117億美元。同期,我國外貿依存度從8.9%逐步上升到24.8%,年均提高1.4個百分點。

第二階段:大幅波動中緩慢上升階段(1990-1999)。這個期間,受人民幣貶值和以人民幣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快速增長的雙重影響,我國外貿依存度出現較大幅度的上下波動。即:匯率下調幅度高於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時,外貿依存度呈上升態勢;以人民幣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快速增長,超過外貿進出口增長時,外貿依存度呈下降態勢。外貿依存度從1990年的29.8%在大幅波動中緩慢上升到36.3%,年均提高0.7個百分點。

第三階段:快速上升階段(2000年之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我國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加快。這個期間,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快速增長,從2000年的4743億美元提高到11547億美元,年均增長24.9%;國內生產總值從2000年的89468億元提高到136515億元,年均增長9.5%。由於外貿進出口增幅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幅15.4個百分點,再加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穩定在8.27元水平上,使得我國外貿依存度出現快速上升,從2000年的43.8%上升到2004年的70%,年均提高6.8個百分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