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别薛华 王勃」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别薛华 王勃〔唐代〕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
 
 
行 1: 行 1:
 别薛华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enter>'''别薛华'''<br><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3212000401a251ab7b6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2800865&x-signature=JZ6laetZQ9CaNZEU3xrn40TMj5E%3D"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455106740546437645/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
|}
 +
''' 别薛华'''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语意双关,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艰难,前途悲凉;颔联和颈联使用工整的对仗句式,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尾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离别后的相思之苦。全诗通过送别朋友,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心绪。其语言优美洗练,兴象婉然,气骨苍然
 +
 
 +
== 原文 ==
 +
 
 
 王勃〔唐代〕
 
 王勃〔唐代〕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
 送送多穷路,遑遑[[ ]] 问津。
 +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
 
 +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 ]] 辛。
 +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
== 译文 ==
 +
 
 
 送了一程又一程前面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
 
 送了一程又一程前面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
 +
 
 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
 
 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
 +
 
 你我的心情都是漂泊不定,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辛酸凄苦。
 
 你我的心情都是漂泊不定,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辛酸凄苦。
 +
 
 不论是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
 
 不论是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
  
注释
+
== 鉴赏 ==
薛华:即薛曜,字曜华,父薛元超,祖父薛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薛王为累世通家。薛华以诗文知名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
 
穷路:即穷途末路之意,喻世途艰难。
 
遑遑(huáng):惊恐不安貌;匆忙貌。问津:问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朋友,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情绪。诗的首联语意双关,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艰难,前途悲凉。颔联和颈联使用工稳的对仗句式,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最后一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这首诗通过送别朋友,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情绪。诗的首联语意双关,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艰难,前途悲凉。颔联和颈联使用工稳的对仗句式,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最后一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行 41: 行 46:
 
== 王勃 ==
 
== 王勃 ==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ref>[ ]</ref>
+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0616a2e31080.aspx 别薛华]</ref>
  
 
== 参考来源 ==
 
== 参考来源 ==
行 49: 行 54: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center>''''''<br><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3212000401a251ab7b6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2800865&x-signature=JZ6laetZQ9CaNZEU3xrn40TMj5E%3D"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455106740546437645/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
 
 
 
 
 
== 原文 ==
 

於 2024年5月27日 (一) 18:03 的最新修訂

別薛華
圖片來自搜狐網

別薛華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聯語意雙關,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艱難,前途悲涼;頷聯和頸聯使用工整的對仗句式,不僅揭示了友人將會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運,也表達了詩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尾聯綰合題意,抒寫雙方將承受離別後的相思之苦。全詩通過送別朋友,抒寫了詩人不滿現實,感嘆人生淒涼悲苦的心緒。其語言優美洗鍊,興象婉然,氣骨蒼然

原文

王勃〔唐代〕

送送多窮路,遑遑問津。

悲涼千里道,淒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譯文

送了一程又一程前面有多少荒寂艱難的路,踽踽獨去,沿途問路時,心情該是多麼的惶惶不安。

在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顆悲涼失意的心作伴,這簡直會拖垮人生不過百年的孱弱身體。

你我的心情都是漂泊不定,我們的生活也是一樣的辛酸悽苦。

不論是離開的人,還是留下的人,彼此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

鑑賞

  這首詩通過送別朋友,抒寫了詩人不滿現實,感嘆人生淒涼悲苦的情緒。詩的首聯語意雙關,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艱難,前途悲涼。頷聯和頸聯使用工穩的對仗句式,不僅揭示了友人將會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運,也表達了詩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最後一聯綰合題意,抒寫雙方將承受的離別後的相思之苦。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是說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艱難的路。當友人踽踽獨去,沿途問路時,心情是多麼的惶惶不安。此聯中一個「窮」字、一個「獨」字,乃傳神之筆:窮路淒淒送摯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僅僅是作者,也是遠行人薛華心情的真實寫照,語意雙關。

  「悲涼千里道,淒斷百年身。」緊承上聯「窮路」、「問津」而深入一層述說:在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顆悲涼失意的心作伴,這簡直會拖垮人生不過百年的孱弱身體。這二句是作者發自肺腑之語。詩人聯繫自己仕途的坎坷,結合自身的抱負有感而發。所以,詩意就不能僅僅理解為只是在向遠行人指出可能會遭受的厄運,其實也是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親身感受到的切膚之痛。

  寫到這兒,作者覺得意猶未盡,還不足以傾訴心聲,更不忍與知音就此分手,於是又說:「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這一方面是同情與勸慰對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大有「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的情意。

  但是,離別卻又是不可避免的。這樣,順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聯「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兩句:離開的人,還是留下的人,彼此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杜甫《夢李白》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便是這個意思。而這篇在訣別之時,斷言彼此都將互相入夢,即明說自己懷友之誠,也告訴對方,我亦深知你對我相思之切。「俱是夢中人」的「俱」字,似乎雙方對等,而由作者這方面寫出,便占得了雙倍的分量。

  這首詩不同於一般五言律詩多藉助景物的描繪或烘托氣氛,或抒發感情,而是以敘事直抒胸臆。優美洗鍊的語言,創造出了生動的形象、鮮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思。「興象婉然,氣骨蒼然」,是這首詩的主要藝術特徵。詩人採用了「古詩」的傳統手法,適當地使用疊字,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簡析

  《別薛華》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聯語意雙關,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艱難,前途悲涼;頷聯和頸聯使用工整的對仗句式,不僅揭示了友人將會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運,也表達了詩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尾聯綰合題意,抒寫雙方將承受離別後的相思之苦。全詩通過送別朋友,抒寫了詩人不滿現實,感嘆人生淒涼悲苦的心緒。其語言優美洗鍊,興象婉然,氣骨蒼然。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