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芝市第一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5月27日 (一) 12:56 由 龙城悠悠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林芝市第一小學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2020年11月,被評為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入選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20年11月,被評為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

近年來,林芝市第一小學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1]十三五、十四五規劃,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育方式、改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現了深度融合,有效促使教育水平現代化。

一、科學規劃,均衡發展,精心打造數字化校園環境

隨着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及和推廣,師生逐步接受着現代教育技術的洗禮。

(一)手機直播課堂。

2018年,市一小作為試點單位首批引進了華南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自主研發的手機直播技術,構建了「西藏林芝第一小學手機學堂」。將該平台與學校日常教育教學[2]、教研活動緊密結合,通過常態課直播、跨校校本教研活動、專家遠程診斷等手段,將該平台技術推廣到多所縣、鄉級小學,有效解決了名校、名師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真正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創新了「教育幫扶」新模式,進一步推進林芝城鎮與鄉村學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紙筆智慧課堂。

2019年,市一小引進紙筆智慧課堂設備。利用互聯網技術與先進教育理念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課堂,它最大的亮點就是回歸傳統紙筆書寫,學生用筆在紙上進行書寫,書寫作答便能以直播形式呈現,並能對書寫筆跡進行回放,還可以進行搶答、隨機提問、表揚、評分、投票、微課錄製等,老師可即時查看題目的正確率,並查看每位學生的作答情況,進行針對性輔導,同時還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

(三)創客教室。

2019年,學校建成並投入使用創客教室1間。「創客實驗室」是一款面向青少年的以開源Arduino控制板為核心的創客教育機器人套裝,主要由多種主控器、傳感器、執行器及模塊化金屬積木結構件組成,結合簡單的積木式圖形化編程軟件,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感器來感知環境,通過控制燈光、馬達和其他的裝置來反饋、影響環境。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科學知識並實現無限的創意。

(四)虛擬體驗中心。

於2019年年初投入使用,設備含VR虛擬體驗平台、互動砸球、魔幻沙桌、互動沙灘、進化者機器人等項目設備。讓學生在玩耍中釋放壓力、學習知識、體驗勞動場景等。使用全息/AR/VR科技前沿的教學課件,給學生帶來全新教學互動體驗。教育資源共享的多樣性和課程類別的豐富性,大大提高學生的視野,寓教於樂的科教融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了教師教學效率。

(五)5G未來教室。

在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的援助下,2020年建成「5G+智慧未來教室」。旨在打造藉助互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和智能技術等構建起來的新型教室,運用5G連通深圳香山里小學空間,打造體驗式學習環境,形成互動,實現師資資源共享、課程資源共享、評價體系共享、師資培訓共享、學生活動共享,為教學活動提供人性化、智能化的互動空間,促進師生個性化學習、開放式學習。

(六)珠峰旗雲平台。

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課程數字教材規模化應用,通過推進數字教材規模應用,促進全校教育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進一步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校積極推廣應用珠峰旗雲平台,始終堅持教研引領、有效融合,利用數字教材的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常態化教育教學,促進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和素養顯着提升。

二、長期規劃,科學管理,穩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

學校長期堅持把現代教育技術納入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整體工作中,將信息化和學科教學整合,充分發揮信息化教育的優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效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可以概括為「四抓四促」。

(一)抓資金投入,促條件改善。

學校從長遠發展規劃出發,群策群力,尋求上級資金支持,不斷加強信息技術設施配備,提高信息化基礎設施配備水平。長期以來,在市教育局電教館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計算機網絡教室、精品錄播室、多功能報告廳、電子閱覽室、虛擬體驗中心、「智慧教室」「創客實驗室」「5G+智慧未來教室」;建設「平安校園」監控系統,為每個教學班和功能室配備了交互式一體機,為教師更新了辦公電腦,校園網接入了林芝市教育城域網等。基本實現了教師上課無塵化、辦公無紙化,學校的有線、無線網絡和監控「無死角」全覆蓋。

(二)抓學習培訓,促技能提高。

學校把教師信息化培訓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來抓,堅持以校本培訓為基礎,以實踐應用為重點,全面提高教師運用水平。按照每學期教育信息化工作計劃,學校認真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校本培訓,同時將考核成績作為教師「一考三評」評先評優評職稱的重要依據。針對教學終端設備和軟件的更新,邀請專業人員對「交互式一體機」、實物展台、授課助手、班級優化大師等軟件的日常使用和維護進行培訓。目前,學校所有專任教師都能熟練操作計算機,並運用多媒體軟件製作教學課件、開展輔助教學,多媒體設施利用率達到了100%。

(三)抓機制健全,促管理規範。

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機構。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解決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設立了學校教信辦,配備專職人員3名,做到了管理機構職責分明、分工具體、責任到人。先後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設備管理使用,領用借用、報損報廢等制度,使信息化教學設備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科學規範。在安全措施上,安裝了防盜門和監控設備,建立設備管理檔案,確保教育信息化設備有效運轉。

(四)抓設備應用,促教學融合。

為了確保教育信息化更好的為教學服務,高度重視信息化教育設備的應用工作。學校邀請福州市名師工作室、華南師範大學網絡學院、信息學院及其他教育機構等一批名校專家團隊蒞臨學校指導工作、現場教學、分享經驗,使學校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整合學科方面有了明顯進步。學校多次承辦藏粵兩省區「互聯網+優課」教研展示活動,被中國教育報、新華網廣泛報道。近年來,學校在各級賽課評課活動中,數十名教師獲得獎項。

下一步,林芝市第一小學將以大力提升數字資源整合服務能力為主線,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助力學校跨越式發展進程。積極配合市教育局相關部門做好城鄉「互聯網+教研」系列活動,並以學校課題研究為引領,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使學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