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芝市第一小学”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center><img src=https://img.phb123.com/uploads/allimg/221215/66-2212150920440-L.jpg width="310"></center>
+
|<center><img src=https://img.phb123.com/uploads/allimg/221215/66-2212150956260-L.jpg width="310"></center>
 
<small>[https://www.phb123.com/jiaoyu/xiaoxue/vtfdis15750.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small>[https://www.phb123.com/jiaoyu/xiaoxue/vtfdis15750.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2024年5月27日 (一) 12:56的最新版本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林芝市第一小学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2020年11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入选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0年11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近年来,林芝市第一小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1]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方式、改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了深度融合,有效促使教育水平现代化。

一、科学规划,均衡发展,精心打造数字化校园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师生逐步接受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洗礼。

(一)手机直播课堂。

2018年,市一小作为试点单位首批引进了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自主研发的手机直播技术,构建了“西藏林芝第一小学手机学堂”。将该平台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2]、教研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常态课直播、跨校校本教研活动、专家远程诊断等手段,将该平台技术推广到多所县、乡级小学,有效解决了名校、名师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创新了“教育帮扶”新模式,进一步推进林芝城镇与乡村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纸笔智慧课堂。

2019年,市一小引进纸笔智慧课堂设备。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先进教育理念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回归传统纸笔书写,学生用笔在纸上进行书写,书写作答便能以直播形式呈现,并能对书写笔迹进行回放,还可以进行抢答、随机提问、表扬、评分、投票、微课录制等,老师可即时查看题目的正确率,并查看每位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同时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创客教室。

2019年,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创客教室1间。“创客实验室”是一款面向青少年的以开源Arduino控制板为核心的创客教育机器人套装,主要由多种主控器、传感器、执行器及模块化金属积木结构件组成,结合简单的积木式图形化编程软件,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来感知环境,通过控制灯光、马达和其他的装置来反馈、影响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并实现无限的创意。

(四)虚拟体验中心。

于2019年年初投入使用,设备含VR虚拟体验平台、互动砸球、魔幻沙桌、互动沙滩、进化者机器人等项目设备。让学生在玩耍中释放压力、学习知识、体验劳动场景等。使用全息/AR/VR科技前沿的教学课件,给学生带来全新教学互动体验。教育资源共享的多样性和课程类别的丰富性,大大提高学生的视野,寓教于乐的科教融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

(五)5G未来教室。

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援助下,2020年建成“5G+智慧未来教室”。旨在打造借助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构建起来的新型教室,运用5G连通深圳香山里小学空间,打造体验式学习环境,形成互动,实现师资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评价体系共享、师资培训共享、学生活动共享,为教学活动提供人性化、智能化的互动空间,促进师生个性化学习、开放式学习。

(六)珠峰旗云平台。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通过推进数字教材规模应用,促进全校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积极推广应用珠峰旗云平台,始终坚持教研引领、有效融合,利用数字教材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常态化教育教学,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显着提升。

二、长期规划,科学管理,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长期坚持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将信息化和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概括为“四抓四促”。

(一)抓资金投入,促条件改善。

学校从长远发展规划出发,群策群力,寻求上级资金支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长期以来,在市教育局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计算机网络教室、精品录播室、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室、虚拟体验中心、“智慧教室”“创客实验室”“5G+智慧未来教室”;建设“平安校园”监控系统,为每个教学班和功能室配备了交互式一体机,为教师更新了办公电脑,校园网接入了林芝市教育城域网等。基本实现了教师上课无尘化、办公无纸化,学校的有线、无线网络和监控“无死角”全覆盖。

(二)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

学校把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按照每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学校认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校本培训,同时将考核成绩作为教师“一考三评”评先评优评职称的重要依据。针对教学终端设备和软件的更新,邀请专业人员对“交互式一体机”、实物展台、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等软件的日常使用和维护进行培训。目前,学校所有专任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运用多媒体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开展辅助教学,多媒体设施利用率达到了100%。

(三)抓机制健全,促管理规范。

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设立了学校教信办,配备专职人员3名,做到了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分工具体、责任到人。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领用借用、报损报废等制度,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在安全措施上,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建立设备管理档案,确保教育信息化设备有效运转。

(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融合。

为了确保教育信息化更好的为教学服务,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学校邀请福州市名师工作室、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信息学院及其他教育机构等一批名校专家团队莅临学校指导工作、现场教学、分享经验,使学校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学科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学校多次承办藏粤两省区“互联网+优课”教研展示活动,被中国教育报、新华网广泛报道。近年来,学校在各级赛课评课活动中,数十名教师获得奖项。

下一步,林芝市第一小学将以大力提升数字资源整合服务能力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积极配合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做好城乡“互联网+教研”系列活动,并以学校课题研究为引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