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余县新城镇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大余县新城镇中学'''(简称新城中学),大余县新城中学创办于1957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新城镇新城大道98号。…”)
 
行 1: 行 1:
  
  
'''大余县新城镇中学'''(简称新城中学),大余县新城中学创办于1957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新城镇新城大道98号。是一所县直农村普通完中,2009年5月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 。
+
'''大余县新城镇中学'''(简称新城中学),大余县新城中学创办于1957年,位于[[ 江西省]][[ 赣州市]] 大余县新城镇新城大道98号。是一所县直农村普通完中,2009年5月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 。
  
 
==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
行 7: 行 7:
 
===办学规模===
 
===办学规模===
  
 (截至2018年6月)学校现有教师160人,教学班级44个,学生总数2552人。学校校园用地总面积73302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1694平方米,校园体育用地面积26000平方米。2018年2月,学校动工兴建一栋6层的综合楼,这将大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
 (截至2018年6月)[[ 学校]] 现有教师160人,教学班级44个,学生总数2552人。学校校园用地总面积73302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1694平方米,校园体育用地面积26000平方米。2018年2月,学校动工兴建一栋6层的综合楼,这将大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江西省大余县新城中学现有26个高中班,21个初中班,学生人数2300人,教职工数125人.近几年来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有可容纳1400多人的四栋学生公寓,186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还有设施完善的实验楼、图书馆、语音室、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
+
 江西省大余县新城中学现有26个高中班,21个初中班,学生人数2300人,教职工数125人.近几年来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有可容纳1400多人的四栋学生[[ 公寓]] ,186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还有设施完善的实验楼、[[ 图书馆]] 、语音室、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
  
 
===办学设施===
 
===办学设施===
  
 根据新城中学“十二五”校建规划,2011年该校规划把一栋建筑面积为1116平方米的教工宿舍(D级危房)拆除,改建一栋占地面积为975平方米,建筑面积<ref>[https://www.sohu.com/a/715068960_121123906 造价师必备!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汇总! ],搜狐,2023-08-26 </ref>为3986.98平方米、高五层的综合教学楼,大楼建成后可新增加一个120平方米的阶梯教室,新增办公用房360平方米,教室16间,功能室16间(图书馆、阅览室、美术室、实验室、仪器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室<ref>[https://www.sohu.com/a/319994173_426518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体教室,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f>等),及每层两个卫生间。
+
 根据新城中学“十二五”校建规划,2011年该校规划把一栋建筑面积为1116平方米的教工宿舍(D级危房)拆除,改建一栋占地面积为975平方米,建筑面积<ref>[https://www.sohu.com/a/715068960_121123906 造价师必备!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汇总! ],搜狐,2023-08-26 </ref>为3986.98平方米、高五层的综合教学楼,大楼建成后可新增加一个120平方米的阶梯教室,新增办公用房360平方米,教室16间,功能室16间(图书馆、阅览室、美术室、实验室、仪器室、舞蹈室、[[ 多媒体教室]]<ref>[https://www.sohu.com/a/319994173_426518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体教室,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f>等),及每层两个卫生间。
  
 
===办学成果===
 
===办学成果===
行 19: 行 19:
 
 学校校风淳正,教风严谨,学风浓厚,学生素质日益提高。
 
 学校校风淳正,教风严谨,学风浓厚,学生素质日益提高。
  
1.高考成绩创历史优异成绩。2009年高考上文化二本线以上17人,实现了翻番,创历史新高;2010年高考文化上二本线以上学生数达29人,共有63人录取本科院校,2011年高考文化上二本线以上学生数达31人,特长生23人,再创历史新高,开创了新城中学高考历史新纪元。
+
1.高考成绩创[[ 历史]] 优异成绩。2009年高考上文化二本线以上17人,实现了翻番,创历史新高;2010年高考文化上二本线以上学生数达29人,共有63人录取本科院校,2011年高考文化上二本线以上学生数达31人,特长生23人,再创历史新高,开创了新城中学高考历史新纪元。
  
2.中考取得优异成绩。2010年中考高分尖子学生突出,在656分以上全县351人中,该校占50人,比县教育局下达任务数超10人,超额完成任务,重点高中升学率达25%,列全县第一名。在2010年重点中学提前班招生中该校共录取18人,列全县第二名。
+
2.中考取得优异[[ 成绩]] 。2010年中考高分尖子学生突出,在656分以上全县351人中,该校占50人,比县教育局下达任务数超10人,超额完成任务,重点高中升学率达25%,列全县第一名。在2010年重点中学提前班招生中该校共录取18人,列全县第二名。
  
3.学科竞赛成绩喜人。在2010年中,该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知识竞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 3人次,省级一等奖 1 人次,省级二等奖3人次,省级三等奖2人次,市级一等奖3人次,市级二等奖9人次,市级三等奖20人次。2011年刚刚结束的学科竞赛,该校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 1人次,国家级三等奖 5人次,省级一等奖 1 人次,省级二等奖4人次,省级三等奖2人次,市级一等奖1人次,市级二等奖2人次,市级三等奖1人次。
+
3.学科竞赛成绩喜人。在2010年中,该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知识竞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 3人次,省级一等奖 1 人次,省级二等奖3人次,省级三等奖2人次,市级一等奖3人次,市级二等奖9人次,市级三等奖20人次。2011年刚刚结束的学科[[ 竞赛]] ,该校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 1人次,国家级三等奖 5人次,省级一等奖 1 人次,省级二等奖4人次,省级三等奖2人次,市级一等奖1人次,市级二等奖2人次,市级三等奖1人次。
  
4.基础年级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2010年6月初一、初二抽考中,初一年级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在全县同层次学校中名列前茅,进入总分前600名67人,超任务数17人,在全县学校列第二名;初二年级比上一学期抽考也取得很大进步。
+
4.基础年级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2010年6月初一、初二抽考中,初一年级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在全县同层次学校中[[ 名列前茅]] ,进入总分前600名67人,超任务数17人,在全县学校列第二名;初二年级比上一学期抽考也取得很大进步。
  
 
===学校补助===
 
===学校补助===
  
 该校初中部面对新城镇招生、高中部面向全县招生,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约有30%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贫困,受助学生中初中有212人享受住校生困难补助;每人每学期500元,高中有152人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学期750元,另有5人享受香港马鞍山扶之友会资助,每人每学期三至四佰元,总的受助人数约占学生人数的22%,仍有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资助。该校由学校工会干事专门负责有关民生工程方面的工作,能够全力配合贵会的组织评选和资金发放工作,在评选受助学生的过程中保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准确无误地将资助金发放到最应受资助的学生手中。
+
 该校初中部面对新城镇招生、[[ 高中]] 部面向全县招生,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约有30%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贫困,受助学生中初中有212人享受住校生困难补助;每人每学期500元,高中有152人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学期750元,另有5人享受香港马鞍山扶之友会资助,每人每学期三至四佰元,总的受助人数约占学生人数的22%,仍有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资助。该校由学校工会干事专门负责有关民生[[ 工程]] 方面的工作,能够全力配合贵会的组织评选和资金发放工作,在评选受助学生的过程中保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准确无误地将资助金发放到最应受资助的学生手中。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教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在管理上注重环境氛围人文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教育教学素质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日常管理人本化,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利用每一个空间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教育,以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一株草木皆教材、每一个景点能育人的宗旨建设校园环境。
+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教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在管理上注重环境氛围人文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教育教学素质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日常管理人本化,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利用每一个空间对学生进行[[ 道德]] 、礼仪教育,以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一株草木皆教材、每一个景点能育人的宗旨建设校园环境。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在县教育局2009—2010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表彰中,学校荣获五个奖项,为全县获奖项最多的学校,即:“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先进单位”、“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教学质量抽测(中考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
 在县教育局2009—2010学年度[[ 教育教学]] 工作先进单位表彰中,学校荣获五个奖项,为全县获奖项最多的学校,即:“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先进单位”、“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教学质量抽测(中考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1月被市委宣传部评为2009年度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1月被市委宣传部评为2009年度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4月被团赣州市委授予“赣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校校自编自创的青春音乐剧《暖春》荣获省第四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展演活动中学甲组(校园剧、课本剧)三等奖,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全县中小学生教职工感恩教育文艺汇演中,该校的校园情景剧《山楂花开》荣获一等奖、创作奖,教工节目韵律操荣获三等奖。
+
2010年4月被团赣州市委授予“赣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校校自编自创的青春[[ 音乐剧]] 《暖春》荣获省第四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展演活动中学甲组(校园剧、课本剧)三等奖,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全县中小学生教职工感恩教育文艺汇演中,该校的校园情景剧《山楂花开》荣获一等奖、创作奖,教工节目韵律操荣获三等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4年5月22日 (三) 14:17 的修訂


大余縣新城鎮中學(簡稱新城中學),大余縣新城中學創辦於1957年,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新城鎮新城大道98號。是一所縣直農村普通完中,2009年5月被評為江西省重點建設中學 。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8年6月)學校現有教師160人,教學班級44個,學生總數2552人。學校校園用地總面積73302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21694平方米,校園體育用地面積26000平方米。2018年2月,學校動工興建一棟6層的綜合樓,這將大大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江西省大余縣新城中學現有26個高中班,21個初中班,學生人數2300人,教職工數125人.近幾年來學校採取多種方式加大投入,不斷完善教學基礎設施,建有可容納1400多人的四棟學生公寓,186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還有設施完善的實驗樓、圖書館、語音室、微機室和多媒體教室。

辦學設施

根據新城中學「十二五」校建規劃,2011年該校規劃把一棟建築面積為1116平方米的教工宿舍(D級危房)拆除,改建一棟占地面積為975平方米,建築面積[1]為3986.98平方米、高五層的綜合教學樓,大樓建成後可新增加一個120平方米的階梯教室,新增辦公用房360平方米,教室16間,功能室16間(圖書館、閱覽室、美術室、實驗室、儀器室、舞蹈室、多媒體教室[2]等),及每層兩個衛生間。

辦學成果

學校校風淳正,教風嚴謹,學風濃厚,學生素質日益提高。

1.高考成績創歷史優異成績。2009年高考上文化二本線以上17人,實現了翻番,創歷史新高;2010年高考文化上二本線以上學生數達29人,共有63人錄取本科院校,2011年高考文化上二本線以上學生數達31人,特長生23人,再創歷史新高,開創了新城中學高考歷史新紀元。

2.中考取得優異成績。2010年中考高分尖子學生突出,在656分以上全縣351人中,該校占50人,比縣教育局下達任務數超10人,超額完成任務,重點高中升學率達25%,列全縣第一名。在2010年重點中學提前班招生中該校共錄取18人,列全縣第二名。

3.學科競賽成績喜人。在2010年中,該校學生在各類學科知識競賽中獲國家級三等獎 3人次,省級一等獎 1 人次,省級二等獎3人次,省級三等獎2人次,市級一等獎3人次,市級二等獎9人次,市級三等獎20人次。2011年剛剛結束的學科競賽,該校學生獲國家級二等獎 1人次,國家級三等獎 5人次,省級一等獎 1 人次,省級二等獎4人次,省級三等獎2人次,市級一等獎1人次,市級二等獎2人次,市級三等獎1人次。

4.基礎年級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在2010年6月初一、初二抽考中,初一年級各科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在全縣同層次學校中名列前茅,進入總分前600名67人,超任務數17人,在全縣學校列第二名;初二年級比上一學期抽考也取得很大進步。

學校補助

該校初中部面對新城鎮招生、高中部面向全縣招生,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約有30%的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相對貧困,受助學生中初中有212人享受住校生困難補助;每人每學期500元,高中有152人享受國家助學金,每人每學期750元,另有5人享受香港馬鞍山扶之友會資助,每人每學期三至四佰元,總的受助人數約占學生人數的22%,仍有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資助。該校由學校工會幹事專門負責有關民生工程方面的工作,能夠全力配合貴會的組織評選和資金髮放工作,在評選受助學生的過程中保證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確保準確無誤地將資助金髮放到最應受資助的學生手中。

文化傳統

學校辦學理念先進,教學設施完善,校園環境優美。在管理上注重環境氛圍人文化、設施設備現代化、教育教學素質化、師資隊伍專業化、日常管理人本化,加強和諧校園的建設,利用每一個空間對學生進行道德、禮儀教育,以讓每一面牆會說話、每一株草木皆教材、每一個景點能育人的宗旨建設校園環境。

所獲榮譽

在縣教育局2009—2010學年度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表彰中,學校榮獲五個獎項,為全縣獲獎項最多的學校,即:「教育教學工作綜合考評先進單位」、「創建『文明校園』活動先進單位」、「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先進單位」、「教學質量抽測(中考教學質量評價)先進單位」、「安全工作先進單位」。

2010年1月被市委宣傳部評為2009年度全市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

2010年4月被團贛州市委授予「贛州市五四紅旗團委」稱號。學校校自編自創的青春音樂劇《暖春》榮獲省第四屆中小學生、幼兒藝術展演活動中學甲組(校園劇、課本劇)三等獎,在剛剛結束的2011年全縣中小學生教職工感恩教育文藝匯演中,該校的校園情景劇《山楂花開》榮獲一等獎、創作獎,教工節目韻律操榮獲三等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