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溺血」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7: 行 7:
 
 《素问·气厥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又有溲血、尿血等名。溺血通常随尿排出,多无疼痛。参见溲血、尿血等。
 
 《素问·气厥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又有溲血、尿血等名。溺血通常随尿排出,多无疼痛。参见溲血、尿血等。
  
 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谷道不收,则后泄于大肠,水道不敛,则前淋于小便。 阳气蛰藏,则土温而水暖,其脾湿而肾寒者,壬水之藏令不行也。水性蛰藏,木性疏泄,水欲藏而不能藏,是以流漓而不止,木欲泄而不能泄,是以梗涩而不利。缘木愈郁则愈欲泄,愈欲泄则愈郁,郁生下热,小便赤数。虽火盛之极,而实以脾肾之阳虚。
+
 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谷道不收,则后泄于[[ 大肠]] ,水道不敛,则前淋于[[ 小便]] 。 阳气蛰藏,则土温而水暖,其脾湿而肾寒者,壬水之藏令不行也。水性蛰藏,木性疏泄,水欲藏而不能藏,是以流漓而不止,木欲泄而不能泄,是以梗涩而不利。缘木愈郁则愈欲泄,愈欲泄则愈郁,郁生下热,小便赤数。虽火盛之极,而实以脾肾之阳虚。
  
 
 泻湿燥土,升木达郁,自是主法。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然热在乙木,不在脾土,在肝则宜清凉,至于脾家,但宜温燥,虽肝热极盛,不可泻其脾土也。
 
 泻湿燥土,升木达郁,自是主法。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然热在乙木,不在脾土,在肝则宜清凉,至于脾家,但宜温燥,虽肝热极盛,不可泻其脾土也。
 
===宁波汤:===
 
===宁波汤:===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阿胶(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栀子(三钱) 发灰(三钱,猪脂煎,研)  煎大半杯,温服。
+
 甘草(二钱) [[ 桂枝]] (三钱) 芍药(三钱) 阿胶(三钱) [[ 茯苓]] (三钱) 泽泻(三钱) 栀子(三钱) 发灰(三钱,猪脂煎,研)  煎大半杯,温服。
  
 
 溺血与便血同理,而木郁较甚,故梗涩痛楚。苓、泽、甘草,培土泻湿,桂枝、芍药,达木清风,阿胶、发灰,滋肝行瘀,栀子利水泻热。(膀胱之热。)
 
 溺血与便血同理,而木郁较甚,故梗涩痛楚。苓、泽、甘草,培土泻湿,桂枝、芍药,达木清风,阿胶、发灰,滋肝行瘀,栀子利水泻热。(膀胱之热。)
  
 若瘀血紫黑,累块坚阻,加丹皮、桃仁之类行之,此定法也。
+
 若瘀血紫黑,累块坚阻,加[[ 丹皮]] [[ 桃仁]] 之类行之,此定法也。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於 2024年5月21日 (二) 10:53 的最新修訂

溺血
圖片來自360常識網

溺血 ,證名。指尿中有血。

尿血,中醫病名。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塊,排尿無疼痛為特徵的一種病證。[1]又名溺血、溲血。根據血量多少不同,小便可呈淡紅色、鮮紅色或伴有血塊。多由感受外邪、腎陰虧虛、脾失統攝等所致。治療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扶正祛邪為基本原則。本病相當於西醫學中泌尿系統疾病引起的血尿。[2]

簡介

《素問·氣厥論》:「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又有溲血、尿血等名。溺血通常隨尿排出,多無疼痛。參見溲血、尿血等。

水寒土濕,脾陷木郁,風動而行疏泄,谷道不收,則後泄於大腸,水道不斂,則前淋於小便。 陽氣蟄藏,則土溫而水暖,其脾濕而腎寒者,壬水之藏令不行也。水性蟄藏,木性疏泄,水欲藏而不能藏,是以流漓而不止,木欲泄而不能泄,是以梗澀而不利。緣木愈郁則愈欲泄,愈欲泄則愈郁,郁生下熱,小便赤數。雖火盛之極,而實以脾腎之陽虛。

瀉濕燥土,升木達郁,自是主法。寒者溫之,熱者清之。然熱在乙木,不在脾土,在肝則宜清涼,至於脾家,但宜溫燥,雖肝熱極盛,不可瀉其脾土也。

寧波湯:

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 芍藥(三錢) 阿膠(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梔子(三錢) 發灰(三錢,豬脂煎,研)  煎大半杯,溫服。

溺血與便血同理,而木郁較甚,故梗澀痛楚。苓、澤、甘草,培土瀉濕,桂枝、芍藥,達木清風,阿膠、發灰,滋肝行瘀,梔子利水瀉熱。(膀胱之熱。)

若瘀血紫黑,累塊堅阻,加丹皮桃仁之類行之,此定法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