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张小波 著,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书籍是用文字、图…”)
 
 
第1行: 第1行: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www0.kfzimg.com/G06/M00/02/54/p4YBAFqZk8yAS_xAAABHijzyzvI935_s.jpg width="260"></center>
 +
<small>[https://www0.kfzimg.com/G06/M00/02/54/p4YBAFqZk8yAS_xAAABHijzyzvI935_s.jpg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
 +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张小波 著,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张小波 著,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24年5月23日 (四) 19:08的最新版本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张小波 著,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1],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书写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装帧形式[2],以及形态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与变更。

内容简介

张小波编*的《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选择以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为题,比较分析成熟证券市场中证券交易所在一线监管、日常监管、微观监管中的制度模式,具体的监管方法以及监管的法律依据,并构建证券交易所监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探讨影响证券交易所监管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提出健全我国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对策机制。

目录

1 绪论 1.1 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国际比较的实际意义与理论价值 1.2.1 国有股流通问题制约股市发展 1.2.2 证券市场制度性缺陷严重 1.2.3 股市成为各类机构圈钱的工具 1.2.4 上市公司信用缺失严重2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在其证券监管体制中的定位与作用的比较分析 2.1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证券监管体制演化的基本模式与现状 2.1.1 美国证券监管体制演化的基本模式与现状 2.1.2 英国证券监管体制演化的基本模式与现状 2.1.3 日本证券监管体制演化的基本模式与现状 2.1.4 德国证券监管体制演化的基本模式与现状 2.1.5 中国香港地区证券监管体制演化的基本模式与现状 2.2 证券交易所的主要功能、组织模式及特点 2.3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证券交易所在其监管体制中的定位与作用 2.3.1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2.3.2 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 2.3.3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 2.3.4 德国证券交易所 2.3.5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联交所 2.4 全球证券交易所监管证券市场的理念与发展趋势的比较与分析3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机制的比较分析 3.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意义及其法律制度体系的形成 3.2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机制及比较分析 3.2.1 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静态监管机制的比较分析 3.2.2 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动态监管机制的比较分析 3.3 小结4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监管比较 4.1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监管对证券市场市场的意义 4.2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监管比较分析 4.2.1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监管规定 4.2.2 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监管规定 4.2.3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联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监管规定 4.2.4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监管规定 4.3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监管的评述5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监管比较 5.1 加强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监管对证券市场市场的意义 5.2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监管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比较 5.2.1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德国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幕交易体系的功能比较 5.2.2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人界定的比较 5.2.3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界定的比较 5.2.4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的处罚措施的比较 5.2.5 美国对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机制 5.3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监管评述6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的比较 6.1 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的意义 6.2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的监管体系比较分析 6.2.1 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的监管体系 6.2.2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的监管体系 6.2.3 德国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的监管体系 6.2.4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的监管体系 6.3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要约收购的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比较 6.3.1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的监管比较 6.3.2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要约收购的监管机制的评述 6.4 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反收购的比较 6.4.1 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法律法规 6.4.2 美国纽约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法律法规 6.4.3 对英美两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监管的评价7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退市的监管制度比较 7.1 主板市场的强制退市监管比较 7.1.1 强制退市标准的比较 7.1.2 强制退市程序的比较 7.2 主动退市 7.2.1 德国主动退市的法律框架 7.2.2 德国主动退市的形态 7.2.3 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规章中有关主动退市的具体规定8 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8.1 证券交易所监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1.1 构建证券交易所监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8.1.2 证券交易所监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8.1.3 证券交易所监管质量水平(指数)评估方法 8.2 构建证券市场监管模式、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对证券交易所监管质量的影响的计量模型 8.3 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质量水平的评价分析 8.3.1 样本选取及其相关指标的说明 8.3.2 样本指标的因子分析及结果 8.3.3 影响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质量的因素分析 8.4 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对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质量水平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8.4.1 样本指标的有关说明 8.4.2 以36家证券交易所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8.4.3 以33家会员制证券交易所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8.5 小结9 中国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 9.1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9.2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证券监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9.3 中国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现状及其评价 9.3.1 中国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现状 9.3.2 中国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评价 9.4 小结10 健全中国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机制的对策分析 10.1 基于证券监管分工模式层面的对策建议 10.2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对策建议 10.3 基于证券市场退市机制的对策建议 10.4 基于证券中介机构监管的对策建议 10.5 小结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作品、著作物与版权,道客巴巴,2014-11-09
  2. 书籍装帧设计的分类及艺术表现形式,豆丁网,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