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资本有机构成」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资本有机构成'''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ref>[https://www.sohu.com/a/148797925_114731…”)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1/20231007/10eef096cd5f4180a9b4f41534f09008.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762187295_12177716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资本有机构成'''是中国科技名词。
 
'''资本有机构成'''是中国科技名词。

於 2024年5月22日 (三) 23:22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資本有機構成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名詞解釋

資本有機構成是指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並能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它的公式是:C:V。資本的有機構成反映了資本的技術構成和資本的價值構成之間存在的密切關係,即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資本的價值構成,並通過價值構成表現出來。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是一般趨勢,這是由資本的本性決定的。

資本有機構成的概念說明

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作資本的有機構成,通常用C:V來表示,C為不變資本,V為可變資本。這一概念說明:

第一,資本的價值構成和有機構成都用c∶v來表示,但二者又有區別,價值構成要想成為有機構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由技術構成決定;②反映技術構成的變化。

第二,資本的技術構成不變,有機構成也不變。資本有機構成變化的前提一定是技術構成發生了變化。

第三,在資本技術構成不變的條件下,由物價變動等因素引起的只是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不引起資本有機構成的變化。

資本有機構成的發展趨勢及其原因

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是一般趨勢,這是由資本的本性決定的,具體分析如下:

①資本主義生產的唯一動機和直接目的就是追求剩餘價值。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資本家便儘可能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資本積累,通過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擴大生產規模。

②資本積聚是指個別資本通過剩餘價值的資本化來增大資本的總量。資本積累是資本積聚的基礎,資本積聚是資本積累的直接結果,資本積累越多,資本積聚的規模就越大,個別資本總額就越大。

③資本集中是指個別資本通過結合而形成較大的資本。競爭和信用是資本集中最強有力的槓桿。在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條件下,隨着資本積累的增長,必然伴隨着資本的積聚和集中,使個別資本的規模日益增大,在自然形式上,每個勞動力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在價值形式上,不變資本部分日益增多,可變資本在資本總額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從而資本有機構成得以不斷提高。

④在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情況下,由於可變資本的相對量的減少,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相對地減少,其結果就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業,形成相對過剩人口。所謂相對過剩人口,就是勞動力供給超過了資本對它的需要。這種過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對的,是因為它並不是社會生產發展所絕對不需要的,而是由於它不為資本價值增殖所需要,成為「過剩」或「多餘」的。

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

1.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劃分的依據。

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採取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兩種形態,根據資本在剩餘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不同,資本可以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2.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它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其價值量不會大於它原有的價值量。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只轉移自己的物質形態而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不發生增殖,所以馬克思把這一部分資本叫作不變資本(c)。

3.可變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不是被轉移到新產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勞動再生產出來。再生產過程中,工人所創造的新價值,不僅包括相當於勞動力價值的價值,而且還包括一定量的剩餘價值(m)。由於這部分資本價值不是不變的,而是一

個可變的量,所以,馬克思把這部分資本叫作可變資本(v)。

4.劃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進一步揭示了剩餘價值產生的源泉。

它表明,僱傭勞動者的剩餘勞動是剩餘價值產生的唯一源泉。剩餘價值既不是由全部資本創造的,也不是由不變資本創造的,而是由可變資本創造的。這種劃分也為確定資本家對僱傭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