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评标价」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评标价'''是一个专用名词。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ref>[https://www.sohu.com/a/513391189_120099892…”)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717/a0c14e3b15c342faa27ff85d026142ab.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327380065_504198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评标价'''是一个专用名词。
 
'''评标价'''是一个专用名词。

於 2024年5月15日 (三) 07:50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評標價是一個專用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評標價是「按照招標文件中規定的權數或量化方法,將這些因素折算為一定的貨幣額,並加入到投標報價中,最終得出的就是評標價」。實踐中,評標價與投標價很容易混淆,因為評標價的依據就是投標價,評標價是經過評標委員會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和標準,對投標價格中的算術性錯誤,在不改變投標報價的實質性內容並經過修正後形成的價格。評標委員會依據調整後的投標報價確定評標價格,並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評標方法和標準進行系統的評審和比較,從而最終得出結論。

評標價概述

例如:在設備採購國際競爭性招標過程中,投標價(開標價)和評標價並不是一個概念。由於各投標人對招標文件的理解不同和自身產品特性的不同,常常會導致在設備及配件的系統性配置上的不同。在這種情形下,評標委員會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對所有投標人的設備配置、技術參數進行評審,對不符合要求的投標文件要在供貨範圍、付款條件、維護費用、缺項漏項及數量上進行調整。一般的做法是,在其投標報價的基礎上,按照其他投標人就該項設備報價中的最高報價調整該投標人的評標價。

目前,國內評標的基本要求是:投標人是否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內容範圍及工程量清單或貨物、服務清單數量進行報價,是否存在算數性錯誤,如果存在就要按規定修正。修正的價格經投標人書面確認後才具有約束力,投標人不接受修正價格的,其投標將被拒絕。

算術性錯誤修正的方法為:「投標文件中的大寫金額與小寫金額不一致的,以大寫金額為準;總價金額與依據單價計算出的結果不一致的,以單價金額為準修正總價,但單價金額小數點有明顯錯誤的除外」。一般要求的做法是在投標總報價不變的前提下,修正投標報價單價和費用構成。

所以,評標價的調整,要在充分考慮投標文件中工程量清單的缺項、報價範圍、報價偏差折價等項目內容後再進行調整,並將其作為正式評標價。總之,在評標過程中,不能把投標報價簡單地等同於評標價。

評標價的計算

評標價的計算是以投標報價為基礎,綜合考慮質量、性能,交貨或竣工時間,設備的配套性和零部件供應能力,設備或工程交付使用後的運行、維護費用,環境效益,付款條件以及售後服務等各種因素,按照招標文件中規定的權數或量化方法,將這些因素一一折算為一定的貨幣額,並加入到投標報價中,最終得出的就是評標價。

最低評標價是一種評標方法,也是一種中標標準。評標價的計算有一套專門的方法,對於不同類型的採購標的,評標價的計算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但總的來說,評標價的計算是以投標報價為基礎,綜合考慮質量、性能,交貨或竣工時間,設備的配套性和零部件供應能力,設備或工程交付使用後的運行、維護費用,環境效益,付款條件以及售後服務等各種因素,按照招標文件中規定的權數或量化方法,將這些因素一一折算為一定的貨幣額,並加入到投標報價中,最終得出的就是評標價。因此,最低評標價並不等同於最低投標價。根據計算出的評標價對投標人進行排隊,評標價最低的一般即為中標單位(沒有進行資格預審的尚須通過資格後審),這就是最低評標價評標法。

最低評標價法

最低評標價法,簡單地說,就是在招標投標時,在符合性要求都達標的情況下,誰的報價最低,就由誰中標的評標方法。該種方法的好處在於,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財政資金,使招標人達到最佳的採購效益。同時,最低評標價法簡便易行,使評標工作更加易於操作,大大節約了評標成本。但是,最低評標價法一直頗受爭議,低價中標者也備受質疑。

最低評標價法問題產生的根源

在實踐中,最低評標價法經常被濫用或錯誤使用,究其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招標人沒有嚴格執行最低評標價法的有關規定。招標人在面對質疑、投訴、審計時,往往很難解釋清楚中標人為什麼比其他投標人好,好在哪裡等。為了規避風險,不管是何種類型的採購項目都「一刀切」地採用最低評標價法,並且在評標當中簡單把價格作為決定性標準,忽略了法律規定的「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的條件,即忘記了滿足符合性條件這個大前提。

其二,投標人低價中標的收益遠大於其所要承擔的風險。一方面,投標人在低價中標以後,有的通過弄虛作假、偷工減料降低成本;有的通過設計方案變更等種種理由,要求招標人補簽合同、追加資金;有的甚至延長工期、高價索賠、搞所謂的「半拉子工程」,迫使招標人就範,從而獲取利益;另一方面,對於中標人的上述違法失信行為,缺乏及時有效的制約和懲處。

其三,監督管理不到位。不管採用哪種評標方法,是不是低價中標,在合同履行中,中標人都存在以次充好的可能性,關鍵是需要加強質量的監管。一方面,招標人責任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如果招標人能夠在檢查驗收當中嚴把質量關,投標人是不敢也不會以犧牲產品質量的方式去謀求低價中標的;另一方面,由於行政監管部門的監管力量有限等,對工程、產品質量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管,導致一些企業特別是惡意低價中標的企業存在僥倖心理。

最低價中標的風險

最低評標價法本身沒有問題,但低價中標引發的惡性競爭亂象將給各方帶來很多潛在風險。

最低評標價法的錯誤使用,導致投標人惡性價格競爭,促使一些投標人為了中標,不惜低於成本報價,中標後則採取偷工減料、高價索賠等方式彌補自己的損失,有的甚至以停工、延期竣工等手段威脅招標人增加費用,這些做法對合同履行中的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安全生產以及工期進度均會帶來隱患。

最低評標價法的濫用,對製造企業有負面影響。由於價格惡意競爭,投標人在正常報價的情況下無法中標,使一些大型規範企業喪失交易機會,或者低價中標後無利可圖,只得大幅削減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無法提高自身創新能力。

在用工方面,為了壓縮成本,企業降低用人標準與薪資待遇,減少員工教育和培訓方面的投入,影響員工素質的提高,影響員工創新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終使企業發展停滯,所在行業陷入惡性競爭、市場秩序混亂,經濟和社會發展也不可持續。

低價惡意競爭,還會導致企業在技術升級、產品研發方面的費用減少,高端人才的技術革新無法進行合理髮揮,新產品、新工藝無法及時實施,致使企業缺乏發展後勁。

總之,最低評標價法的錯誤使用會嚴重擾亂市場、阻礙正當競爭、一些不規範企業,以低價中標,技術水平與製造能力無法達到國標要求,產品質量低,除存在安全隱患外,還會導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防止最低評標價法濫用的方法

機制上的漏洞首先應引起重視。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是「經濟人」,追逐利益最大化是天性,所謂的鑽空子,如果是在規則範圍內,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則無可厚非。因此,斥責「不良供應商」鑽空子,包括以低價低質提供產品,但我們要問的是,供應商有沒有違反規則,招標人有沒有詳細規定質量要求,如果沒有,那麼,肯定是在規則制定或者規則執行時出了問題,要從這個方向找原因。對於供應商這一行政相對人,要遵循法治思維,「法無禁止即可為」,不能再以行政思維要求市場來迎合招標人,對違法違規者要依法查處,但對鑽空子的行為,不妨當作制度規則是否完善的「試金石」,有缺陷改了就好。不可否認,確實不乏一些機制上的缺失,可能導致中標產品難以達到採購人的預期,並且,供應商也以低於預期的價格中標,更確切地講是以低於預期水準的產品中了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