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丹林吊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义乡丹林吊桥照片来自农业易游网

丹林吊桥位于台湾屏东县来义乡。位置在来义丹林部落下方,是最靠近平地的吊桥,也是台湾第二长的吊桥,早期是来义与丹林间的重要通道,现今交通运输功能虽已被公路取代,但因造型优美,仍然吸引了不少游客的驻足来此拍照游玩。[1] 丹林吊桥,是来义乡非常重要的观光景点,民国73年兴建以来已有不少破损,但因为乡公所预算有限,虽然去年得到县府补助只完成130公尺修缮,剩下的部分将先行封闭。丹林吊桥因为是来义乡热门景点,周边有不少店家、餐厅,商家都期待能有整体规划,带来人潮和商机,希望借由地方创生计画,结合周边大潮州人工湖、林后泗林,让来义乡观光产业做完整的提升。 [2]

简介

丹林吊桥全长305公尺,桥面木阶条有1308阶,曾经为丹林村唯一的对外道路,在民国73年遭大水冲毁重建,后来的台风虽偶有损毁,却不曾真正垮掉,甚至还有当地居民会在上面骑机车,近年乡公也赋予它“情人桥”的新意义,吸引不少人前来拍婚纱。丹林吊桥从原本的灰色变成亮丽的橘色,加上对比强烈的蓝色勾勒出原住民图腾,在来义乡翠绿山野中超级吸睛,上桥的地面还有百步蛇的图案,时尚感和原住民文化完美融合。屏东县来义乡丹林吊桥,是全台湾第二长吊桥,也是有“屏东最美的吊桥之称”,因过于老旧,来义乡公所2013年重新修复外,也让吊桥“大变身”,明亮色系的风貌游客和当地居民都说赞,乡公所也曾在干涸期的河床上举办音乐会,欢庆吊桥重生。 [3]

位处林边溪冲积扇扇顶

丹林吊桥远眺照片来自自由时报

林边溪冲积扇扇顶位在来义乡公所附近。这里的河床满布砾石,一片荒凉。长约300公尺的丹林吊桥跨越河床,古朴的木板桥面,没有时下流行的琉璃桥般铺张、奢华。林边溪从中央山脉山地冲刷、搬运岩屑至潮州断层西侧,出了山谷后坡度骤减、流速趋缓、搬运力下降,泥沙砾石便自谷口逐次堆积成冲积扇、泛滥原。冲积扇坡度并非均匀,纵剖面呈向上凹型,扇顶陡,扇端缓;横剖面呈向上凸型,扇央高,扇侧低。林边溪冲积扇扇顶高度100公尺,扇端高度10公尺,自扇顶至扇端长约12公里,平均坡降约0.8%,坡度约0.5度。所以,万峦地势坡度由东南向西北缓降,砾石颗粒也逐渐变小。扇顶砾石大,缝隙大,部分河水向下渗透,成为地下伏流水,至扇端处渗出。扇顶地表缺水,多旱作;扇端出泉,最适合水稻耕作,有“大武山脚的官仓”之称,因地下水面高,据说以竹管插入地下数公尺,即可导引泉水。 [4]

台湾第二长吊桥

丹林吊桥台湾第二长吊桥照片来自大纪元

来义乡曾以“五多”而闻名,包括吊桥多、图腾多、瀑布多、溪虾多、溪哥多;大大小小的吊桥不下10座,其中最受瞩目的便是丹林吊桥,该桥是早期来义村与丹林村间的重要通道,全长305公尺,为台湾第二长吊桥。现今虽被水泥路桥取代交通运输功能,但因丹林大桥造型优美,仍然吸引了不少游客的驻足流连,成为游客来到来义乡必游之处。可惜,莫拉克及凡那比两台重创来义乡的来义村、义林村、大后部落及丹林村5、6邻等部落后,山河变色景物全非,昔日的大峡谷与许多美好景观,如今皆已成回忆。重建工程及心灵创伤,都有待时间来复原与抚平,政府为长期安置部落的居民,并于新埤乡台糖用地建造称为“新来义部落”的永久屋。一部分居民选择迁往永久屋,开始了重建的生活,但仍有部分居民宁愿留原部落,续守家园。[5]

亦有“情人桥”之称

丹林吊桥又称情人桥2照片来自自由时报

来义乡公所指出,情人桥就是“丹林吊桥”,全长305公尺,桥面由1308片木条组成,是全台第2长的吊桥。每当时序入秋后,屏东溪流畔处处白茫茫一片,茂密的芒草就像雪白地毯一样铺上大地,来义乡情人桥下大片甜根子草景象迷人,成为新兴的摄影取景地点。当秋季时节站在桥上可以远眺大武山,搭配著随风摇曳的“芒海”成为乡内热门景点,每到傍晚就能看见带著相机的游客在桥上、桥下取景。部落居民表示,早年部落没有文字、日历等纪录,部落人只要看到芒草盛开就知道是秋天来了,“芒海”伴随夕阳馀晖,连每天住在桥边的居民也说“太美了,看都看不腻呢!”。[6]

视频

【丹林吊桥修缮完成130公尺 其馀先行封闭 2020-02-17】原视新闻

【从丹林部落看向丹林吊桥、来义乡市区及丹林大桥】

【丹林吊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