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30.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陂木兰山 的原始碼
←
黄陂木兰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黄陂木兰山</big> ''' |- | [[File:U=1725046370,875104143&fm=26&gp=0.jpg|缩略图|居中|[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409%2F7373d0ba42454821813577f1f3b28c6c.jpe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8381778&t=15e95b46f7b34ae69b729203e6cea01a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BB%84%E9%99%82%E6%9C%A8%E5%85%B0%E5%B1%B1&step_word=&hs=0&pn=0&spn=0&di=550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725046370%2C875104143&os=2268851380%2C2931564614&simid=4136715912%2C420641003&adpicid=0&lpn=0&ln=986&fr=&fmq=161578977752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409%2F7373d0ba42454821813577f1f3b28c6c.jpeg%26refer%3D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18381778%26t%3D15e95b46f7b34ae69b729203e6cea01a&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d0mndc98_8m9bnbAzdH3F%3Fret1%3Daaa88c_no_w&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木兰文化之源、千年香火圣地、著名革命摇篮、国家地质公园——木兰山,地处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汉口火车站50公里,主峰海拔582.1米,景区面积78平方公里,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木兰山是木兰故里,始称于南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大诗人杜牧登木兰山题写了千古名句《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黄陂木兰山 * 地理位置; 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汉口火车站50公里 * 占地面积; 78平方公里 * 开放时间; 8:00-19:00 * 景点级别; AAAAA级 * 门票价格; 80元 * 著名景点; 木兰索道、风洞、木兰花苑 * 所属国家; 中国 * 所属城市; 湖北省武汉市 木兰文化之源、千年香火圣地、著名革命摇篮、[[国家]]地质公园——木兰山,地处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汉口火车站50公里,主峰海拔582.1米,景区面积78平方公里,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木兰山是木兰故里,始称于南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大诗人杜牧登木兰山题写了千古名句《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木兰殿、祈嗣顶、棋盘石、木兰花树……,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蕴藏着的都是木兰将军的最动人传说、传承着的都是“忠、孝、勇、烈”的木兰精神。木兰山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宗教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供奉神像一千余尊,佛道两教共处一山,全国罕见。木兰山菩萨应近又应远。每年来自鄂、豫、皖、湘、赣五省游人香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每逢宗教节日,这里更是盛况空前。“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黄麻起义的队伍上了木兰山”。这里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后编入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陈少敏、徐海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刘邓大军一纵都曾在这里进行过长期的革命[[斗争]]。 毛泽东1955年9月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中提及:“湖北黄陂县有座[[木兰山]]。”“木兰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别山”。李先念、徐向前、陈再道等革命前辈都曾兴然为木兰山挥毫题词。 木兰山高压、超高压蓝片岩变质带及大量的红帘石地质遗迹是研究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金钥匙,7.5亿年前这里是三叶虫的故乡,这里曾经海沸天摇,这里被中外地质专家誉为不可多得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春日鸟语花香,[[夏季]]云雾缭绕,秋天层林尽染,冬看银妆素裹。清幽宜人,峰回路转,佳境荟萃,鬼斧神工,如仙如幻。明朝屠达盛赞:“木兰山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 ==风景== 木兰山坐落在木兰故里——武汉市黄陂区北部山乡,距武汉港50公里。她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川,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海拔582.1米,方圆78平方公里,自古就有“木兰耸翠”之美誉,被明代著名诗人屠达誉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木兰山因木兰将军而得名,始称于南齐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历代的骚人墨客曾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脸炙人口的诗篇。[[唐代]]大诗人杜牧登临木兰山所作的《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就是对木兰将军英雄壮举的真实写照。 木兰山还是千年香火鼎盛的宗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其佛道两教共处一山,独具特色。特别是每年农历八月初一,香客云集,热闹非凡。 木兰山也是著名的革命摇篮。“黄麻起义”失败后,副总指挥吴光浩率领七十二名战士转战木兰山,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解放后,胡耀邦、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百余名书法家都为木兰山题了词。木兰山景区已经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木兰山以自然生态为载体,以木兰文化为特色,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神秘的宗教理念,分别建成了四大旅游功能区即木兰文化区、宗教朝圣区、避暑休闲区、森林越野区。建设了木兰山索道、木兰山迷宫、木兰花苑、风洞、古庙区和石景公园、木兰文化城等著名景点。 木兰索道 沿盘山公路到小庙停车场,抬头东眺,您会发现木兰索道就象一位美丽少女戴着的精美项链一样熠熠生辉。 下起木兰山半山腰的小庙区,上至山顶玉皇阁的木兰索道,全长1000余米,高差247米,为单循环吊篮双人式客运索道,共有吊篮一百零八个。乘坐木兰山索道上下山,不但可以免除旅途疲劳,还可以饱览有千余年历史的古寨墙,茂密的原始森林以及石景公园等木兰胜景,“万物皆下,唯我独尊”的乐趣。 风洞 沿公路而上就来到下马石小区,往东,有一牌楼,上书“风洞”二字,这就是“通海眼、显神风”的木兰风洞。风洞有上下两个洞口,上洞口较窄小,单人侧身方可探入,下洞口较宽大,游人可携手而行。洞里巨石交错叠压,险不可言。洞壁上,沁水涓滴如漏,冷风呼呼,不知从何而来。刚入洞口,光线微明,越往里走越暗,三、五丈便漆黑如墨,深不可测。相传木兰将军曾在此怒斩九尾狐。风洞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能把人们的神思引向一个神奇的境界,还由于它曾为中国革命作过重大[[贡献]]。一九二七年冬,著名的“黄麻起义”失败后,吴光浩、戴克敏率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七十二人转战到术兰山。他们以木兰风洞为据点,以木兰群山为屏障,以广大的木兰人民为依靠,开展顽强地革命斗争,木兰山的革命峰火燃遍了大别山。 风洞内仍保留着当年革命战士用过的石桌、石凳。<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397934174703331&wfr=spider&for=pc 黄陂木兰山风景区游览印象记忆],星成的生活日记,03-05</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陂木兰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