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89.11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楝树下苦与乐(葛高远) 的原始碼
←
黄楝树下苦与乐(葛高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黄楝树下苦与乐'''<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9540091/pexels-photo-19540091.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黄楝树下苦与乐》'''是[[中国]]当代作家葛高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黄楝树下苦与乐=== 前不久的一天,一个名为“墨舞[[人生]]”的人加我微信,并给我发了几幅书法作品。我看[[微信]]备注知道了这个人叫王冰洋,伊川县葛寨镇黄楝树村的一个[[青年]]农民,爱好书法和[[收藏]]。 黄楝树,伊川县葛寨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在县级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地方]]。王兵洋,一个在[[百度]]上翻了好几页也没有找到他的[[名字]]。 月初,王冰洋给我打[[电话]],说是在网上看到我编印了一些与伊川有关的书籍,想买几本回去收藏[[学习]],并说已经骑车在路上,马上到县城了。对于王冰洋先斩后奏式的冒昧来访,我并没有[[反感]],相反从他身上[[好像]]找到了我当年积极向上的身影。 我从储藏室找了几本伊川新闻作品集,在院里等他。 见面后聊天才知道他是一名朴实的农民工。他说在工作之余在简陋的工棚里铺开宣纸挥毫泼墨时,我才明白了他还是一位爱好书法的青年。虽然他今年只有三十岁,但他已经自学苦练书法十五年了。王冰洋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地打工是他的职业,苦练书法却是他的追求和事业。 王冰洋只有初中文化, 一毕业就到建筑工地干起了民工。下班之后,在为失学而痛苦、郁闷时,他就练上几个大字,心中的郁结之气一扫而空。他说,书法是一个修身养性的爱好,练习得久了,心态变得很平和,生活中的烦恼、困难再也不能将自己击垮。 建筑工是艰苦的,工地上有不成文的规定:看得见就干活,看不见再收工。每天工作十个小时,累得大家晚上躺下就睡,话都不想多说一句,否则没法保证第二天有精神出工。但是,王兵洋却是完全两样,他坚持刷牙洗脚之后,蜷缩在工棚一角,在大家酣睡如雷的呼噜声中,辅助提笔、挥毫泼墨,常常是一练两三个小时。无论酷暑盛夏还是数九寒冬,王兵洋一如既往,整整坚持了十五个春秋。 聊天中得知王冰洋在家上网时发现了我的工作经历,经过县城工作的亲友找到了我的电话,他很自信地和我联系要交个朋友。说实在的,这么多年,找我交流和文字有关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还真的不多。 艺术殿堂是辉煌的,通往艺术殿堂的路却往往是曲折的。和王兵洋聊天,他自信满满地告诉我,“叔,我虽然是一个农民工,但这不妨碍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只要心中有梦想,哪里都是舞台。工程建筑是我的工作,书法创作就是我的事业,我会一辈子与毛笔为伴,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坚持走长走远!” 王冰洋骑电动车走了,他还要去洛阳市区打工。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在想,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农村青年,但他似乎又有别于普通的农村青年。他有普通青年的质朴和勤劳,却又比普通的农村青年身上有着更加的刻苦和勤奋的精神。我多么希望像王冰洋这样有追求有理想的青年人越来越多起来。<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3659842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葛高远,[[河南]]省伊川县互联网应急保障中心主任,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鸣皋镇邢庄村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楝树下苦与乐(葛高远)
」頁面